華埠市議員態度是關鍵 陳倩雯首度明言挺商改區 |
2009-12-19 (05:13) |
(紐約 )(本報記者王鏑紐約報道)華埠共同發展機構(CPLDC)昨(17日)在華埠金源酒家舉行年終聚會,期間候任市議員陳倩雯首度公開明言,她會促進華埠成立「商業改進區」(Business Improve District, 簡稱BID),由於此事最後必須要交到市議會投票通過,因此本地市議員態度極為重要,陳倩雯這次表態是對華埠成立BID打了一支強心針。 陳倩雯本身就是華埠共同發展機構的創始人之一,當選後每次被記者問到對華埠商改區的看法她總是說抱開放態度,昨天還是首次明確表示會支持成立BID。 她說,「華埠共同發展機構用了多年的時間為華埠的衛生及小商業努力,我進入市議會之後也會為華埠爭取更多的資源,但是華埠需要一個長期的組織,處理節日掛燈飾、指示牌、或者設立遊客車站等事務,把遊客引來華埠。」 她回憶說,在她成長的年代華埠是一個經濟蓬勃的地方,但是發展到今時今日,走在勿街頭卻是水靜河飛,她坦承華埠經濟在走下坡,大家必需想辦法一起走出這個困境。她認為商業改進區是一個正確的做法,也會盡力說服本地業主來支持這個計劃。她說,「我們要讓大家明白,取之社區的所有經費將會全數都花在這個社區!」 對於陳倩雯的支持,華埠共同發展機構總監陳作舟坦言是受寵若驚。他說,「我們本來就是頒獎表揚她對華人社區的貢獻及恭賀她成為新議員,沒想到她會說了這麼多支持的話。」 陳作舟說,目前華埠有一個由30多位社區人士組成的BID籌委會在推動此事,預料明年春天他們就會召開社區會議介紹,「商業改進區」的成立還必須經過社區委員會、商業服務局等眾多不同機構審視,最後交到市議會投票,因此市議員在此事上握有生殺大權。 建議中的華埠商改區範圍不小:南起窩扶街、沿著奧利華街轉入麥迪臣街、東邊是亞倫街、北至布隆街、西邊是百老匯。 陳作舟說,目前的華埠就像是一塊三文治,西邊一大片土地已落入SOHO聯盟之手、東邊有下東城商改區虎視眈眈,南邊又是監獄與法院區,中間還有一個小意大利,為免華埠繼續縮小,這是一個黃金機會正式為華埠訂一個範圍,讓整個社區穩定下來,保護華埠的永續發展。 據以前的介紹,計劃中的「商改區」一共262個街口,一年預算60萬元,業主需付的大約只是地稅1%,攤分方法是按物業估價、和所佔街道呎數計算。平均每1萬元估價每年付4.7元,再加樓宇前面街道每呎每年10元。 粗略估計,每一個街號的樓宇大約付300-500元。而非牟利樓宇、學校、教堂及宗教團體等無須特別繳稅。純住宅樓宇包括康斗或合作公寓每年付1元。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