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有feel人更慷慨 無家可歸青年移向城西 |
2009-12-16 (05:17) |
(多倫多 )(綜合報道)公眾利益(Public Interest)、Yonge St. Mission和世界宣明會(World Vision)等3間慈善機構作的一份調查發現,雖然30%的無家可歸青年仍在市中心盤桓,但他們活動的地區正在慢慢西移,理由是那邊更安全,更有「感覺」,人也更慷慨。 調查發現25%的無家可歸者更喜歡德芙林街(Dufferin St.)和士巴丹拿道(Spadina)之間,布爾街(Bloor St.)以南的地區。 據一些被採訪的街頭青年說,西邊比較少「規則」,對無家可歸者也比較友好。即使在衰退期間,人們也比較慷慨。 在專項小組調查中,青年們表示,自從登打士廣場(Dundas Square)在2002年開放後,央街(Yonge St.)變成了旅遊區,他們的存在就受到干擾。Yonge St. Mission的項目代表巴禾(Karen Bach)表示,西區相當數量的青年,可能希望獲得更多的服務。 公眾利益主席米赫(Sean Meagher)表示,央街的中心地區仍有需求,但西區的外展活動應該加強,以跟上無家可歸人口西移的步伐。 Covenant House的項目服務主任郝維絲(Carol Howes)對西移的趨勢感到意外。她表示,央街上庇護所的人數仍然處於前所未有的水平。 調查街頭族狀況 人口的西移,只是這份調查的發現之一。該調查旨在洞察多倫多街頭一族的真實生活狀況;為保證數據的儘量準確,調查人員在2008年夏天採訪了208名露宿街頭的青年。 調查發現的其它趨勢還包括:多倫多露宿街頭的青年中,77%來自大多倫多地區以外。 多倫多大學社會工作系教授赫贊斯基(David Hulchanski)表示,雖然有些外地青年前來多倫多尋找安全港,但持所謂多市納稅人的錢花在外地人身上之論調者應該記住,多倫多青年也可能遍及全國。 調查還發現,如果人們露宿街頭有一段時間,他們很可能14歲或不到就已無家可歸。在滿15歲前變得無家可歸的青年,超過60%流落街頭已經超過7年。 調查還顯示,露宿街頭3個月或更短時間的青年,人數在這3至6個月期間急劇減少,這說明許多人已經離去。在專項調查組的青年稱,3個月是人們去留的一個分水嶺。資料來源: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