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業主援引艾麗斯法 逼遷令下失業兒上吊 無依老婦含淚保家園 |
2009-11-30 (05:21) |
(三藩市 )(本報記者胡健宏三藩市報道)82歲的溫翠銀(見下圖)已經差不多一年沒有走出過家門,雖然一街之隔便是繁華的三藩市北岸區哥倫布街。特別到了感恩聖誕假期,街上到處充滿著歡樂,但溫翠銀的心情卻是一天比一天沉重,業主的逼遷限期早已過了幾周,兒子的音容仍不時浮現在眼前。要她離開這個家?她說:「我堅決不會離開這個地方,要一直住到死為止。」 溫翠銀在1962年開始在北岸區居住,丈夫朱先生是華裔二戰老兵,曾經參加過菲律賓的戰役,1966年兒子Daniel在這裡出生。在這座大樓居住了差不多半個世紀後,去年的11月溫翠銀收到新業主所寄來的逼遷信,信中要求她與兒子必須在120天之內遷出。 兒自殺 母急瘦40磅 溫42歲的兒子剛失業,一名中年男子帶著一位82歲的老母親,一時間不知應何去何從。當接到兩個逼遷電話和收到第二封逼遷信,同時獲知樓下已經搬走後,他在當晚選擇懸樑來了結餘生,老母親開門目睹此悲慘情景,哭喊著向鄰居求助,可惜為時而晚。從此溫翠銀便落下心口痛的疾患,曾多次進出醫院急診室,不僅人瘦了40磅,而且每天需要服十幾種藥,近來經鄰居的開解,心情才開始逐漸平復。 「我的兒子很乖,很聽話,他在這裡出生,在這裡長大。那時候他剛剛失業,收到逼遷信後,他經常在走廊裡走來走去,晚上也睡不著。有時候問我『媽媽,我們搬去哪裡好?』,我只好安慰他『不知道,但不要害怕』。後來,當知道樓下搬走後,他不停對我說『接下來輪到我們了』,那天晚上他便在那裡吊頸自殺了。」說到這裡,溫翠銀指著兒子輕生的房間,已是泣不成聲。 新業主掛牌賣屋 溫翠銀的遭遇並不罕見,事實上,她居住的大樓有6個單位,同屬一座帕文大樓。新業主在2007年11月購入這座大樓,將之轉換為「產權共有」(TIC)房屋在市場上出售,每個單位售價約30萬元,同時透過「艾利斯法案」逼遷住客。6戶當中除了一戶因經濟環境稍好而提早搬走之外,其餘的5戶都是低收入華裔長者,他們當中在這裡住得最短的也有14年,最長一位是今年90歲的二戰老兵,已經住了有60多年。 受到高額利潤的驅使,這類「買下大樓-轉TIC-艾利斯逼遷」的模式在北岸區現時有不斷增長的趨勢。多年來一直在社區為住客爭取權益的華協中心,在過去兩年便收到5宗類似的個案報告,當中共涉及38個單位以及103位住客,其中32位住客是62歲以上的長者,12位是殘障人士,還有13名18歲以下的青少年或兒童。該機構相信,實際的數字要高得多,因為可能有某些個案業主或發展商與住客達成了協議,又或者受逼遷的住客並沒有向華協方面求助。 正在為住客提供協助華協中心資深社區聯絡員孔詠詩表示,由於這些住客在這裡居住多年,租金只需400至700元左右,根據現時北岸區的市價,他們根本不可能以這樣的租金租到同樣大小的房屋單位,而且許多業主亦不願意租給長者,因此這批低收入長者住客最終將會無處可去,無家可歸。 仍未搬出的5戶長者當中,絕大部分都需依賴政府補助,每人每月的收入只有大約700元。其中一位住客指出,扣除了房租水電、食物藥品,每個月只是剛剛夠用,如果要出去租起碼貴上1千元的市價房屋,可以說全部收入用來交租都不夠,「我們沒有可能在外面找到屋,要搬的話,沒法活下去了。」 雖然「艾利斯法案」屬州府的法例,但市府亦非全無還手之力。代表第3區(北岸/華埠)的市參事會主席邱信福很同情這些住客的遭遇,他表示在聖誕假期發生這樣的事情,實在令人非常難過。他還指出,由於意識到這種逼遷趨勢的增加,因此他不久前提出一條法案,規定以「艾利斯法案」逼遷住客中有長者的,業主10年之內將無法申請到加建停車庫的許可證。 邱信福表同情 邱信福解釋不少帕文業主希望增建停車庫,來大幅增加大樓的價值和吸引力。雖然10年時間看上去似乎很長,但事實上現時法例規定,如果業主使用「艾利斯法案」,除非以原來的租金,否則5年之內不能重新出租,不少業主為此情願將帕文空置5年,然後在申請加建停車庫的許可證。華協中心曾對2008年10月至12月期間的「艾利斯法案」逼遷作統計,發現當中有一半與申請加建停車庫相關。 邱信福說:「關鍵是,難道我們願意看到北岸區的低收入長者、新移民家庭遭到逼遷,為那些豪華共渡讓路嗎?」 得到華協中心、亞洲法律聯誼會、田德隆區房屋診所等機構的協助,Jasper街這些住客已經決定團結一致,共同進退。但明天會怎樣?他們不太清楚,只知道最壞的情況是聖誕節前他們可能會最終被逼遷。但當問到這個聖誕與新年最大的願望是什麼的時候,每個人都異口同聲地答道:「希望不用搬就好了。」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