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發性硬化症新研究 頸靜脈異常疑為元兇 |
2010-02-12 (05:12) |
(多倫多 )(綜合報道)一項最新研究的初步結果顯示,相當一部分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病人頸部靜脈狹窄,這可能是這一神經疾病的風險因素之一。 意大利血管疾病專家桑伯尼醫生(Dr. Paulo Zamboni)假設,慢性腦脊髓靜脈機能不全(CCSVI)是多發性硬化症的原因。血流限制可以損壞大腦組織,可能是多發性硬化症的原因之一。在實驗性手術中,他採用血管再造技術為65名病人清除了靜脈阻塞。醫學界長期認為,多發性硬化症屬於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細胞攻擊圍繞在神經細胞周圍的髓鞘。 本研究負責人,水牛城大學的澤瓦迪諾醫生(Dr. Robert Zivadinov)表示,對研究的初步結果謹慎樂觀,並感到興奮。其研究採用多普勒超聲波影像技術,觀測了500人的情況,科學家發現,被診斷為多發性硬化症的病人中,大約55%顯示顱外靜脈狹窄,相比之下,健康對照組中僅22%出現這類情況。 若研究員將情況屬於邊緣性質的10%排除之外,多發性硬化症病人中靜脈異常的比例升至62.5%,而健康對照組中僅26%靜脈異常。 桑伯尼周三在水牛城接受採訪時表示:「在這兩組人中,存在重大的統計學上差異,前者靜脈異常的比例高近3倍。」 水牛城全科醫院神經影像分析中心負責人桑伯尼表示,將進一步展開研究,探討是否隨著多發性硬化症病情的進展,靜脈機能不足情況更加嚴重。他說,將在4月份於多倫多舉行的美國神經學會年會上提交本次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