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重團聚 禮輕情義深 市道差 孩子應體諒家長 |
2009-12-26 (05:32) |
(多倫多 )(本報記者)約克大學(York University)副教授蒙格蓮(Myriam Mongrain)表示,如家中有人失業或家庭財政緊絀,節日來臨可能會變為艱困時刻。 很多時候,家長可能因沒有太多錢去買禮物給孩子,而感到內疚。但蒙格蓮說,聖誕節真正意義,應是關乎團聚,禮物只是其次。 營造氣氛 重於禮物數量 蒙格蓮又稱,其實這事屬家長的問題,多於屬孩子的問題,因為年齡在十歲以下的兒童,往往不會察覺他們收少了禮物。她認為,父母在節日營造氣氛,比他們送給孩子禮物數量來得更重要。 就算因經濟情況而面對艱難時刻,一家大小也可於節日期間享受一些廉價的活動,如在公眾溜冰場玩溜冰,或做義工去幫助其他人,又或者去探訪孤獨過節的鄰居和朋友。 蒙格蓮指出,就算錢不多,人們也可選購較少、但更具心意的禮物,達到禮輕情義重,讓收禮者念念不忘。全家度過一個有趣的聖誕節,就比禮物本身更為難忘。 家境變故 孩子知道自我調節 她亦透露,大部分少年其實對家境情況均有所了解,如他們得悉父親或母親遭遇裁員失去工作,他們通常也會懂得自我調節收禮期望。 康山(Thornhill)著名作家及兒童和家庭心理治療師狄瑪文(Sara Dimerman)認為,在現今大眾消費文化,人們很多時會遺忘了節日的真正意義。她表示,父母如送給孩子很多禮物,他們其實沒有教導孩子「施」,卻教導孩子怎樣「受」,而且也會引致送禮指標被不斷提高。 狄瑪文又謂,很多年幼孩子都會寫上一份收禮的願望清單(Wish List),為人父母當然也想實現子女願望,但很多時卻是不可行。儘管這些清單對父母來說可能有幫助,但其實它們往往會成為災難的配方,因為孩子如沒有得到清單上的全部禮物時,便會覺得失望難過。 傳媒與朋輩影響禮物選擇 狄瑪文指出,傳媒與朋輩很大程度會影響兒童和青少年的想要的禮物。年齡在十歲以上的兒童,一般想要他們朋友也得到的物品,他們經常將一份禮物的價值,與其價錢劃上等號。最後,蒙格蓮與狄瑪文這兩名專家均認同,聖誕禮物總是來來去去,但美好回憶卻是持續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