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磯 )(本報記者程嫣洛杉磯報道)初來乍到的新移民大都面臨語言、經濟、就業等壓力,心境難以平衡;而經濟穩定的老移民,也容易受到孤獨苦悶、難以融入社會的困擾,有些人因此沉湎於賭博,甚至患上心理和精神疾病。由於文化差異和表達方式造成的錯覺,亞華裔移民長期以來對精神健康不夠重視,許多人患病後也不知道或不願接受。
生活壓力大 新移民的頭號疾病
新移民初到美國,無依無靠,人生地不熟,這時最容易出現憂鬱症。一年多前來美,做接送生意的謝先生說,出國前認為「美國遍地是黃金」,但到了這裡後,才覺得落差相當大,賺錢非常不容易,生活也比國內辛苦許多。他前一陣子感到身體不舒服,咳嗽還帶血,去看醫生後做了一大堆檢查,卻沒有發現身體機能有任何問題。醫生告訴他,問題可能出在生活壓力大上面,並讓他盡量放鬆心情,因為許多移民都面臨同樣的壓力,他並不是唯一一個。
成績優異的模範生嗜好偷菜
華裔留學生小畢訴說了最近的一段經歷:前一階段實驗樓公用冰箱內大家放的飯菜總是被盜,於是幾個人就設下埋伏,很快將小偷人贓俱獲。然而,找出作案人後,大家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是班上的一個華人女生,她從高中起就只身來到美國念書,考試門門功課都拿A,平均成績(GPA) 達到4.0。後來,許多人和她逐一談心,包括一位在國內有醫學背景的訪問學者,大家發現她患有嚴重的心理疾病,她偷飯菜並不是為了吃,只是鬼使神差地希望將別人的東西占為己有。她再過半年就可畢業,但醫生希望她暫時休學養病,她非常不願意,目前還不知道事情會如何解決。
心理醫師分析說,不由自主地偷東西可能有至少3方面的原因:一是偷竊成癮,尋求得到時的刺激感;二是當事人過去可能缺衣少食,即使現在已遠離這種狀態,卻依然害怕會重回困境,因而過分尋求物質保障;三是巨大壓力造成的無意識行為,當事人隨手將東西放入包內,自己無法意識到偷竊的行為。
騷擾和被騷擾的情結
聖蓋博市居民C小姐,近來一直懷疑有人想「暗算」自己,她說,自己多次被跟蹤和騷擾,並就此到處投訴、求助。然而,一些熟悉她的朋友卻說,她的精神狀況堪憂,可能患上了精神疾病。她曾在附近的中餐館打工,和老板不和被炒魷魚後,就開始了 「碎碎念」。另一方面,此間還有不少人因長時期被人騷擾,不得不向私家偵探求助。偵探表示,部分騷擾案確有其事,肇事人往往是有錢有閒的人,以騷擾別人為樂趣,更有人明目張膽地地對受害人表示「將騷擾進行到底」,讓受害人倍感苦惱。
心理醫師分析說,被騷擾的情結,往往因過度壓力或不平的情緒造成,情況嚴重的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一種,需要藥物治療。當事人通常不會意識到自己陷入幻覺,而是堅信自己是受害者,或者認為自己的多疑只是出於小心謹慎。至於騷擾別人的情況,則是因當事人極其渴望獲得關注所引起。許多移民雖然到美國多年,有一定經濟基礎,但由於語言文化的障礙,生活圈子依然很小,倘若在有限的圈子裡無法獲得認同,就很可能做出不擇手段以獲得關注的事情。對他們來說,騷擾他人就是獲取關注的一種捷徑,即便是惡意的關注,總好過他人不聞不問。
沉湎於賭博 亞裔病態賭徒
洛杉磯有不少華人移民,來美十多年,卻依然一無所有。他們不是沒有掙錢,而是將辛苦的血汗錢都送給了賭場。來自河南省的鄭先生平時到處遊走打工,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去一次拉斯維加斯,身邊帶的好幾千元積蓄,在數天內就全部輸光。隨後他再去打工,幾個月後再上賭場,周而復始,樂此不彼。他說,平時工作壓力太大,只有在賭場才感到放鬆,雖然輸光積蓄非常可惜,但自己並沒有因賭博欠下巨款,還算是有節制。
洛杉磯加州大學(UCLA)賭博研究所的研究報告顯示,洛杉磯的華裔人口中有5%-10%的病態賭徒,遠高於全加州和全美的平均水平。洛杉磯附近的賭場內,經常可看到亞裔面孔。專家分析說,病態賭徒長期沉湎於賭博,不能自拔,賭博已成為強迫性的上癮行為。病態賭博會產生許多社會問題,如離婚、自殺、嚴重負債、精神疾病等。
洛杉磯華裔社區就曾發生過因賭博造成的家庭慘劇。居住在羅蘭崗的印尼華僑林大偉(David Lam,譯音)涉嫌於2005年謀殺妻子,並於去年被定罪。他和遇難的妻子都曾在賭場工作,沉溺於賭博而債台高築,最終導致悲劇。
亞裔精神健康長期被忽視
調節心態、確保身心健康,對生活在異國他鄉的移民尤其重要。 今年4月初出爐的《加州亞太裔居民健康報告》指出,亞裔族群比其他族群更容易受到語言、文化衝擊、賭博等壓力的影響,而患有嚴重精神疾病的可能性也高於其他族群。該報告由加州亞太裔立法委員會和眾議員伍國慶共同發起,填補了亞裔健康研究的空白,眾多發現引起專家關注。
對於以上亞裔精神狀況堪憂的結論,許多人或許會心存懷疑,因為過往的種種統計數據顯示,亞裔的自殺率和患焦慮症比率都低於其他族裔。不少華人認為,心理疾病屬於「富貴病」,往往是閒來無事的富人胡思亂想所造成,大部分在美生活的亞裔移民都忙於工作,沒有閒暇得這種「富貴病」。
對此,洛杉磯心理治療師潘宇解釋說,表達方式的不同往往讓人產生錯覺。亞裔人士即使遭受巨大壓力,通常也不會歇斯底裡地吼叫或做出瘋狂的舉動,而是以頭痛、高血壓等平緩的方式表達,讓旁人甚至自己都感覺不到問題的嚴重性。不少家庭醫師也表示,有人患有燐d尿病、心臟病,追根究底,都是心理精神因素所導致,往往當事人自己都沒有意識到「身體疾病源於心病」。
華裔精神科醫師、心理醫師供不應求
亞裔社區相當缺少精神科醫師,普通的家庭醫師在碰到存在心理問題的病人時,只能趕鴨子上架,充當精神醫師的角色。凱撒醫療集團家庭醫師鄭卓漢指出,和其它科的醫師相比,華裔的精神科醫師非常稀少,而精神科又具有很高的專業性,不是普通醫師所能取代。自己並非精神科醫師,卻遇到許多需要精神幫助的病人,在這種情況下,往往不得不充當精神科醫生的角色,相當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