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流浪者凍死街頭 紐市社工寒夜沿街搜索 |
2009-12-21 (05:01) |
(紐約 )每當夜間寒風氣溫降至20度以下,紐約市無家可歸人士服務中心就宣布執行一項二級「藍色代號(Code Blue)」。從傍晚8點開始,外展社工駕駛廂型車,按名單分區搜尋流離失所的人士。他們徹夜工作,計劃每兩小時找到並說服一名流落街頭的人跟隨他們前往收容所,但遺憾的是只有很少一部分人願意上車。 二級「藍色代號」旨在援救最脆弱的無家可歸人士,其中包括酗酒者、年齡60歲以上者,以及患有凍傷、腳趾切除或因體溫過低而被送進過醫院的人。當局稱,他們自2007年以來已成功將1800多名長期流浪街頭的人送進收容所。 儘管如此,紐約市每年都有一些無家可歸者凍死街頭。去年冬天就有4人因此喪生。雖然現在紐約市大街上的流浪漢遠遠少於八、九十年代,但數量也多達2300人,權益人士聲稱實際人數遠超於此。 近年來,由於政府加強巡邏,無家可歸者在公園內已很難找到棲身之處。他們更可能躲在路邊、工地的鷹架下、地鐵站裡或是教堂台階上。許多人對收容所並不陌生,裡面不是擁擠不堪,就是令人恐懼,一些收容者酒精中毒或是精神失常。 上周三(16日)的晚上寒風凜冽,氣溫降至零度以下,兩名社工駕駛一輛廂型車在曼哈頓中城尋找名單上第一批無家可歸者。這些人的姓名和住址均不詳細,社工只能憑特徵搜尋目標。比如臨時住址位於57街夾二大道一帶、一位名叫詹姆士的50幾歲白人男子;60多歲灰髮白人婦女妮妮,她通常帶著好幾個袋子、羊毛毯和雨傘;一名30多歲的小鬍子墨西哥裔男子,牙有毛病,身穿軍裝夾克,購物袋中裝滿瓶子。 事實上,工作人員總能找到一些不在名單上的無家可歸人士。比如社工們周三晚上約9點,在五大道Harry Winston商店門口發現一名身材瘦小的非裔婦女,她蜷縮在街邊,腳旁放著一個空披薩薄餅盒,身上裹著一層像紙薄的灰被單,腳上穿著襪子和一雙帶毛黑拖鞋。經過短暫交談,工作人員判定她精神失常而且患有凍傷。其中一人撥打911報警,但在救護車趕到之前,被她逃走。他們只好作罷,繼續搜尋下一個無家可歸者。紐約時報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