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培育人造精卵子掀道德爭議 |
2009-10-29 (14:00) |
美國史丹福大學一批科學家在實驗室內進行一項劃時代的實驗,利用人類胚胎幹細胞製造原始的人類配子(即生殖細胞),從而培育出精子和卵子的雛型。科學家估計在五年內,他們便可以利用新科技,創製出人造的精子和卵子,孕育嬰兒,協助不育的夫婦達成生兒育女的願望。不過,這項實驗即時引起道德爭議,引發出將來或可完全透過人工方式來培育嬰孩,婚姻和父母的角色便變得可有可無。 對許多膝下猶虛的夫婦來說,這種新科技無疑是一項大喜訊,尤其是一些因為接受癌症治療而變成不育的病人,將來可以重燃希望。但持反對意見的人士認為,這是人為干預自然的生命孕育,扭曲及損害家庭的角色和關係。 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在《自然》雜誌中發表研究報告指出,他們利用形成只有數天的早期胚胎進行實驗,抽取出幹細胞,混合不同的化學物質和維他命,成功誘使一些細胞發展成為配子細胞,即類似精子或卵子等成熟的生殖細胞。 利用這種方式製造出來的精子,有頭部和短短的尾巴,相信有能力令卵子成孕。 至於利用這種方法製造出來的卵子,則仍然處於極早期的階段,但比起其他科學家進行的同類研究,已經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他們認為,將來終有一日,男、女都毋須性伴侶,而利用人工方式製造自己的精子和卵子,然後進行孕育。 不過,即時有人提出反對及作出批評,指這種做法令到夫婦關係及婚姻變得可有可無。未來的人類即使沒有性伴侶,也可以有下一代,婚姻制度可能蕩然無存。此外,安全也是另一個重要考慮因素。 反對人士指出,以人為的方式和科技去干預生命的創造,是一種錯誤。他們警告稱,這種情況發展下去,可能會扭曲現實,使人忽略不育的風險,並破壞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