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亞劇團走過32年風雨張渝堅持打造經典舞台劇 |
2009-03-30 (05:05) |
(紐約 )(本報記者彭雨農紐約報道)「我們亞裔應該要有屬於我們自己的舞台劇經典,就像西方的莎士比亞劇一樣」泛亞劇團創辦人張渝女士充滿自信的表示。 1940年代出身於中國重慶的張渝,年幼時隨著當時擔任中國駐紐約領事的父親搬至紐約定居,並在紐約成長,對表演藝術充滿興趣的她,7歲時便開始學習鋼琴、芭蕾舞及中國傳統舞蹈,長大後,很快的就在美國主流電視節目、電影及紐約百老匯劇場界展露頭角,佳作不斷,雖然表演事業蒸蒸日上,但是張渝卻對當年亞裔在各種演出中僅能擔任配角的地位感到不平,1976年,張渝正和阿爾柏仙奴(Al Pacino)密集排練1977年將在百老匯上演的「胡梅爾的基礎訓練」(The Basic Training of Pavlo Hummel)舞台劇,當時演出酒吧女一角的張渝便在心裡下定決心,要創立一個讓亞裔演員能夠盡情發揮的劇團。 就在「胡梅爾的基礎訓練」登上百老匯的同一年,張渝正式創立了美東第一個完全以亞裔演員演出的劇團-「泛亞劇團」,成立沒多久,便以「雷雨」及「茶館」等經典劇碼打開知名度,更在1983年以在紐約外百老匯演出的「黃熱病」(Yellow Fever)正式名列紐約主要劇團之一。 在創立泛亞劇團之前,張渝曾經將京劇「鳳還巢」 改編成以中英雙語進行演出並且大受好評,因此張渝認為「以中國古典故事做為出發,運用我們中國文化傳統做為根基,再以創新的藝術形式發展出屬於我們自己的經典」便是泛亞劇團堅持的理念。 張渝表示,劇團成立至今遭遇過很多次的財務危機,包括金融風暴導致票房不利,或甚至辦公室屋頂意外坍塌差點奪去同事們性命等,而這次全球經濟危機實在堪稱劇團成立32年來最巨的,由於堅持「藝術與商業應該分離」,並且為了避免劇場藝術創作為了迎合商業而變質,因此張渝從未將登上百老匯列為泛亞劇團的目標,當然劇團的票房收入來源也相對的受到限制,所幸在1998年起,劇團成立「預備金」制度,加上她對於演出劇碼品質的堅持,讓劇團繼續這場許多紐約中小劇團被迫關閉的經濟危機中屹立不搖。 和泛亞劇團走過32個年頭,張渝表示將繼續在紐約地區,並前往中國、日本及韓國發掘具有潛力的亞裔表演人才,也準備將劇團「預備金」制度全面擴大「希望能夠擴大到百分之百年度預算那麼多」張渝說,最重要的是劇團剛展開的「5年計劃」,這個計劃準備將劇團過去32年間演出過的經典大戲融入新元素後重新推上舞台,包括去年重新包裝推出的「喜福會」(The Joy Luck Club)及「幕府馬克白」(Shogun Macbeth),以及未來即將登場的「茶館」等,張渝希望透過這次的「5年計畫」,讓這些泛亞大戲再次打動紐約觀眾的心,更讓這些戲劇成為屬於亞裔的舞台劇經典劇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