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質疑置業及壓樓價措施成效 |
2010-10-14 (10:19) |
行政長官曾蔭權出席三個電台聯播節目,解釋新一份的施政報告。有聽眾致電質疑,施政報告的協助置業及壓抑樓價措施,未必有效。曾蔭權承認,發展商集中興建豪宅,中小型單位供應較少,政府都有責任。他表示,數年前政府因應樓市下瀉而減少土地供應,導致發展商全力興建最賺錢的豪宅單位,以致樓市出現今日的問題,政府亦有責任。 他認為,施政報告提出「先租後買」的「置安心計劃」是居屋優化版,參與計劃的夾心階層人士,如果每月儲起薪水的四成半,便可以圓置業夢。他表示,多數入住這類單位的市民都希望置業,計劃可以協助他們儲蓄,到購買的時候,單位樓齡已達5年,而且實而不華,即使樓價上升,亦有一定幅度。他又表示,全世界都是以實用面積售樓,但本港一直以建築面積計算,並非公平的比較方式,會盡快透過立法,處理縮水樓問題。 曾蔭權不贊成透過增加利得稅控制大財團收益,減少仇商情緒。他表示,加稅會改變營商環境,在財政儲備充足的情況下,應該透過維持經濟活力創造就業。 官商合作的「關愛基金」,目標是協助不受惠於任何政府資助和津貼的弱勢人士,例如新移民和長者。有關基金的目標,是協助未能透過現有資助策略受惠的有需要市民,他希望基金的金額大部分流向受助人,並盡量減低行政費。他指,政務司司長唐英年會盡快制訂基金的申請和審批標準。他有信心任內可以超額完成籌款目標,不過他強調,即使商界捐出超過50億元,政府不會加碼。 施政報告中提及的普羅政策,無法滿足所有有需要的人,他希望社會能打成一片,官民一齊做好。他相信,香港人不是仇富仇商心理,港人是針對公義問題,希望有機制將香港的財富讓所有人分享。 曾蔭權亦說,為基本法二十三條立法,是本港的憲制責任,至今未能完成,是有欠中央,不過他相信,港人都會同情自己的處境。 曾蔭權承認,,天星碼頭事件是他對新一代認識的分水嶺,亦令他反思政府和社會的溝通方式,故此設立了博客和開Facebook與市民接觸。他稱,如果80後青年有承擔和有耐性,很樂意吸納他們加入政府設立的委員會,為政策提供意見。 不過,他表示,明白年青人未必有耐性加入委員會,不喜歡與「老餅」坐在一起,但有突發事情,他們便會快速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