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房價超英趕美 陸客撐起樓市半邊天 中國錢潮滾滾 陸客跨洋 |
2010-01-18 (05:42) |
(洛杉磯 )(本報特約記者田霞)時間進入2010年,中國大陸移民的購房能力不僅跨越了整個世紀--從一窮二白到出手闊綽;更跨越太平洋--從中國來到美國,這股「由東至西的反消費」風潮令曾經富足的美國人驚訝異常。 用70年產權換世代擁有權 王靜書是東北丹東人,1996年大學畢業就在北京工作,2009年移民美國,身份是跨國公司經理,持L1簽証。其實,她來美國是為全家移民做先鋒官。 租店面買房子,帶孩子到洛杉磯上學,都是舉家移民美國的首要問題。對於買房子,她算了一筆賬:「我們先把在北京中關村附近的單元房賣掉,然後在這裡買一個真正的房子。現在北京高科技核心地帶的房價已經漲到每平米3萬元人民幣,我們的房子大約有140平方米,銷售價可以達到420萬元人民幣,在洛杉磯可以購買60萬美元左右、真正擁有土地所有權的房屋,非常劃算。還能做辦公室用,一舉兩得。」唯一讓她擔憂的是,從2010年元旦後,中國規定居住不足5年的二手房上市必須繳納5.5%的營業稅,這可是一筆不小的數字。 據美國地產同業會報告顯示,有王靜書這樣打算的中國人不少,去年在美國購房的中國人41%選擇了加州。南加州ReMax房地產經紀人喬治高專精買方市場證實,2009年由他經手的位於聖瑪利諾(San Marino)與阿凱迪亞(Arcadia)兩座城市,200萬美元以上的房屋,中國人買走5棟。最快的兩個下午就買下一套價值800萬美元的豪宅,最慢的看房一年仍未決定。少於百萬美元的房屋交易就更多。令人驚訝的是,這些買主大多數都是用現金購房。 中國的房屋可以自由買賣已將近30年,但房屋的產權僅僅是房子本身,而房屋所占土地仍然是「國有」,使用權僅70年。在美國房子就意味著土地加上房屋,但缺陷是每年必須給山姆大叔繳納超過1%的不動產稅。 中國大城市俯視美國房地產 苗栗是去年才從中國大陸移民洛杉磯的新移民,因為她先生已在美國工作多年,在最後一關I-485的幫助下,連上高中的兒子一起取得了綠卡。她曾是中國公務員,在某大部委工作了將近20年,沒有攢下太多的錢,但是卻攢下了兩三套房子。 她位於北京西四環的80平米公寓在2009年年底脫手。「當時特別緊俏,因為買家擔心2010年會取消二手房購買優惠,增收契稅、印花稅以及土地增值稅,一套房至少是5萬到8萬元人民幣的差價。剛上市當天,我就接到不下30多個電話,原來打算比周圍房子稍微低1000元早些成交,發覺根本不用,結果不到一個月,成交價208萬。」她慶幸賣房的決定很及時,這樣中美兩邊的優惠她都能趕上。 中國新浪網統計,2009年12月北京房地產成交面積超過400萬平方米,供應量僅為180萬平方米,二手房超過新房支撐了房市大局,與當時中國廣州、成都的市場類似。 目前,中國北京、上海與深圳,城區內房每平米價低於1萬元人民幣已經不可能。相對而言,目前英國普通住宅售價約合每平米3千至4千人民幣,昂貴的倫敦地區為每平米5千至一萬人民幣。日本東京市區每平米公寓售價2.25萬人民幣﹔美國按中間房價24萬美元計算,約每平米房屋售價在7千元人民幣左右。因此中國大城市的房主看平均線上的英美房屋確實有「俯視」之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