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在校遭欺凌致抑鬱 母設反欺凌組織奏效 |
2009-11-20 (05:01) |
(溫哥華 )(本報綜合報道)丹尼•薩賓(Daniel Sebben)13歲時開始在學校裡遭同學奚落嘲笑,在3年裡每日都要忍受6名男生以仇視同性戀者說話詆毀與侮辱。 他的母親卡倫(Karen Sebben,左圖)說兒子每天放學回家時總是心神恍惚,恐怕他們第二天會怎樣對付他。他的學業成績一日不如一日,變得鬱鬱寡歡,用利刀傷害自己,甚至嘗試自殺。卡倫說:「他情緒上被逼入絕境,每天都害怕他們會對待他。」 卡倫指出學校當局、督學和教育局的莫視態度更令受害學生整個家庭困擾;欺凌者只被停學數天,他返回學校後,更加有恃無恐地針對薩賓。 薩賓家庭的遭遇正反映一份新研究報告的結論。該報告把加拿大學生列入世界上最容易涉欺凌活動者的名單上,包括那些欺凌者、被欺凌者或參與兩者的人。 安省皇后大學(Queen's University)心理學教授克蕾格博士(Dr. Wendy Craig)與世界衛生組織合作撰寫的報告指出,在40個國家的名單上,加拿大排列第36位,僅在以色列、美國和立陶宛之前。 研究人員在2005年至2006年之間以不記名的方式調查逾20萬名11歲、13歲和15歲學生,詢問他們在過去兩個月有多少次遭欺凌和他們參與欺凌活動的頻密程度。 面對面化解問題 研究員認為欺凌(bullying)的定義是「使用武力與挑釁令他人苦惱或控制他人。」他們要求包括加拿大在內的6個國家學生形容欺凌的情況,看看是否涉及語言、武力、性或種族。結果他們發現14%的11歲加國男生表示曾遭武力欺凌、30%說曾遭言詞欺凌。 研究報告的主要撰寫人克蕾格說:「我感到震驚,令我不寒而慄。我們一向認為加拿大人友善、和藹可親兼慷慨,但事實上小孩子在遊戲場所學到的是如何挑釁,令別人受害。 作為全國欺凌醒覺周(Bullying Awareness Week)的一部份,安省境內各地的學校本周將舉行反欺凌活動。在學生介入欺凌事件比例低的國家---挪威、瑞典和英國,學校當局對付欺凌的具體協調課程與政策。 丹尼•薩賓受欺凌的事激起母親卡倫成立約克區反欺凌聯盟(York Region Anti-Bullying Coalition),安排欺凌者與學校當局和受害者面對面討論問題。在丹尼臨完成第11班課程時,他再沒有受欺凌,通過輔導和其他學習途徑,今年6月中學畢業。資料來源: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