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溫泉的原則是循序漸進。一開始選擇較溫和的溫泉,先從雙腳浸起,讓身體適應溫度再緩慢浸入水中。出浴時先坐起,慢慢適應再上水。
大地藝術祭
  顧名思義,這是一個屬於「大地」的藝術祭,與大地相關的作品多達三百六十五組,主辦者廣邀世界各地的藝術家齊齊發揮想像力,表達對自然的想法。有藝術家在農地上搭建臨時美術館兼遊樂場;有人在草地上加上畫框,邀請大家好好欣賞上帝的畫作;更有外國藝術家藉裝置藝術表達自己對新潟美景的感受,直接在樹林前放置作品。有「帶不走」的自然大地作為藝術品的一部分,當然不怕其他人抄襲,所以整個藝術祭期內,不時都可看到觀賞者發揮創意惡搞拍照留念,主辦單位對此也無任歡迎。

    原來「大地」辦起藝術祭來,面積之廣真的不是開玩笑,三百六十五組作品中,有些是舊有作品,有些則為本屆新血,散落於十日町、川西、松代、松之山、中里及津南等六個越後妻有區域,面積廣達七百六十平方公里,差不多是香港總陸地面積的七成!主辦單位有見及此,也推出多元化的便民玩法,例如開設不少主題遊巴士團,讓不駕車的客人也能按著興趣參加。

  居民放首位 展期只在夏季

    除天地為表演舞台外,大地藝術祭是我看過最重「民情」的藝術祭。藝術祭所以三年一屆,原因是要跟當地居民磋商洽談,向他們借用屋前土地,在農民佔大多數的情況下,藝術祭更只能在夏季農閒時舉辦,每趟展期均只約五十天,並來到9月中稻穗收割季節前便會結束,以不影響農民生活為大前提。此外,藝術家有時也會邀請農民合作搞藝術,好像今年新增的「上鸎池名畫館」,便請來當地居民演繹一幅幅世界名畫作品,看著公公婆婆們落力扮演《蒙羅麗莎》、《最後晚餐》和《The Scream》等名畫內的角色,盡力入戲的模樣確教人會心微笑,不過據在場的義工伯伯稱,畫作的真正目的在於顯示上鸎池跟名畫一樣的美麗風景,請我們多加留意。

    居民的參與更不限於跟當局合作借出土地,好些村民也視之為開闊自己生活的機會。在藝術展品外,不時也會看到居民自發在場外擺攤,賣自家種的農產品,農作物鮮甜之餘,價格也極便宜,新鮮番茄每個只售約 港元,老伯見我們是遊客,更和我們玩作一團,最後還多送我們幾個番茄以表心意!

  遍地金黃稻 穿梭延綿田野

    藝術祭範圍如此偌大,目的是讓觀眾在欣賞藝術品的同時,也能細味當地的美麗景色。

   我到訪時,舉目所見都是延綿千里的農地,時值稻穗飽滿的時候,道路兩旁盡是金黃色的農地,間或出現一、兩幢富日本風的農家,看上去整潔利落,美不勝收,還記得一開始時,我跟同伴是分秒必爭地拍照,後來卻是見慣了,便放下相機慢慢細看風景。

    雖說路旁景色已優美如畫,在越後妻有一帶,著名景點也是不少,藉著參觀著名景點旁的藝術品。

   我們便順道跑景點,先觀賞過古民居建築《脫皮之家》,再到規模冠絕全日本的梯田,然後又在欣賞過森林大自然展館《森之學校》後,拜訪旁邊的著名景點「美人林」。

  老屋廢學校 變身最潮展館

   除體驗到當地濃濃的民情,此行還見識到此區的另一大特色:老人多,小孩少,因為區內滿是老人離世後棄置的空屋和因不夠學生人數而關閉的學校。當局也十分聰明,把這些棄置建築統統開放,讓藝術家大肆創作,全個藝術祭共有四十八所由廢棄學校、老屋和工廠改建活化而成的藝術館。想不到,棄置建築經藝術家的藝術觸覺活化後,變成充滿魅力的新藝術場所,觀乎現場所見,遊客不但不覺這些新展館陰森恐怖,更紛紛掏出相機,拍下這些潮爆展館。

    不少藝術家均直接用老屋和棄校為題創作:呭田千春直接在廢棄老屋內,用毛冷铫織成蜘蛛網,鎖住這《家之記億》;瀧澤潔把已關閉的機織工場內的剩餘物資重新擺放,展出名為「一直住在地下」展覽,請參觀者鑽到工廠底成為展品。更有來自美國的Ann Hamilton在老屋內放滿各式各樣的風琴,有手拉的、吹氣的、腳踏的,透過遊客愛玩性格,讓回歸寧靜的《金屬職人之家》重生。

地址:新潟縣越後妻有地域(十日町市及津南町)
電話:025 595 6688
網址:www.echigo-tsumari.jp
收費:3,500日圓(約347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