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京劇列非物質文化遺產
2010-11-17 (08:32)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中醫針灸和京劇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正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16日審議通過中國申報項目《中醫針灸》和《京劇》,將其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率團與會的中國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司長馬文輝在上述項目獲得通過後表示,中醫針灸和京劇都具有很深的文化內涵和醫學、藝術含量,是中華文化的瑰寶,這兩個項目獲得通過是對中華文化和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認可。

        馬文輝說,申遺的成功僅僅是一個開端,他指要以此為契機,學習借鑒國際社會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先進經驗,提升國內社會、民眾等各個層面對非遺保護的意識和熱情,落實各項保護責任,把中國非遺保護工作做得更好。

        中醫針灸是中國人以天人合一的整體觀為基礎,以經絡腧穴理論為指導,運用針具與艾葉等主要工具和材料,通過刺入或薰灼身體特定部位,以調節人體平衡狀態而達到保健和治療的傳統知識與實踐。作為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智慧和創造力的獨特文化表現形式,中醫針灸穩定的實踐頻率以及歷代延續的完整知識體系,為保障相關群體的生命健康發揮著重要作用,並成為其持有人文化認同的重要符號。

        京劇是融唱、念、做、打於一體的戲劇表演藝術。19世紀中期,孕育於民間,融合了中國南北方戲劇元素的京劇,在北京發展成熟,廣泛流佈於全國。京劇的唱詞和唸白吸收了北京等地方方言,遵循嚴謹的格律和字韻。京劇中講述歷史、政治、社會和日常生活中的故事,寓教於樂。

        以西皮、二黃聲腔為主的京劇音樂,在控制演出節奏、創造特定氛圍、塑造人物形象和引導故事發展中均發揮重要作用。京劇以程式化、象徵性的虛擬表演為特色,注重手、眼、身、法、步的綜合運用,表達了傳統中國社會的戲劇美學理想,保留了被廣泛認可的國家文化遺產要素。

        本次會議為期5天,來自近130個國家和地區的450多名代表出席會議,共有來自29個國家和地區的47項遺產申報項目,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該名錄目前已收錄了77個國家和地區的166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申報的遺產必須滿足一系列標準,包括能夠擴大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影響,提高大眾對其重要性的認識,申報方還必須證明已制訂保護措施,確保其健康發展。
 
相關新聞
首屆「客家文化節」下月舉行 2010-11-01 (15:49)
孫嘉欣冀將華聲帶進市議會 2010-10-20 (06:50)
西班牙否決列鬥牛為文化遺產 2010-10-07 (12:44)
秘魯墜小型機6死包括4英遊客 2010-10-03 (17:20)
新疆天山等五景區「捆綁」申遺 2010-09-25 (16:40)
疑再泄化學氣體 溫柏文住客疏散 2010-09-20 (06:46)
4傳統風俗活動申報國家文化遺產 2010-09-19 (16:15)
蔡武促四方面推動兩岸文化交流 2010-09-06 (10:53)
刑法修正案擬首次削減死刑罪名 2010-08-23 (15:29)
修正案定75歲以上老人不執行死刑 2010-08-23 (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