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至初中六年級有兩選項 三藩市校區提出排位新政 |
2010-02-04 (05:48) |
(三藩市 )(本報記者蕭慧三藩市報道)三藩市聯合校區職員,昨晚初次提出預計用於2011至2012學年的新派位政策。小學及初中的派位政策預計與高中派位政策有所區分。對小學、初中的派位,現分A、B兩個建議選項。對高中派位則暫時只有框架性原則,細節有待2月下旬出爐,強調高中派位要重視家長選擇權,保留兄弟姐妹入讀同一學校的優先權,並讓初中已參加語言、職業培訓等特別課程的學生儘量可在高中延續,但應該不會以居住地址作為派位的主要考慮因素。 上述建議預計下周二進行一讀提出,之後進行委員會會議,教委會希望在3月投票作出決定。 針對小學及初中派位,校區提出的A選項,對報讀學前班及初中6年級的要求基本一致。家長都必須研究不同學校提供的課程和服務,之後選擇報讀某些學校。家長填寫派位申請表後,校區根據其選擇進行「擇校程序」(Choice Process)。若該生經此程序仍無法獲派選擇的學校,校區會根據其住址,指派該生至離家最近的一間學校。 B選項則由校區首先提供派位選擇。對學前班派位,學生家長填寫基本情況表格後,校區會根據其住址,直接給一個學校入讀區(Attendence Area)包括其住址在內的「初步選擇」。如果家長不喜歡校區初步提供的派位學校,可以經過研究後報讀某些學校。校區據其選擇進行「擇校程序」,若學生若無法獲派家長選擇的學校,該生仍要入讀由校區派讀的入讀區包括其住址的鄰近學校。 同在B選項內,對6年級派位因為該生本身應該已在在校區的小學入讀,有其資料,所以校區會首先提供「初步選擇」的初中。若不滿意,家長同樣可以填表參加「擇校程序」,在不獲派心儀學校後,才由校區指派入讀區包括其住址的鄰近學校。 兼顧成績多元和鄰區就學 上述兩選項均可能涉及的「擇校程序」,主要以「促進學生成績多元化」及「鄰區就學」兩因素考慮。前者採用CTIP指數,根據K-12學生成績高低所居住地點的分布,將三藩市地區劃分為CTIP1(成績低於平均)及CTIP2(成績高於平均)兩種區域。擇校程序中盡量鼓勵居住在不同CTIP地區的學生入讀同一學校。 換言之,使用CTIP指數可以將成績有差別的學生,混合在同一間學校裡面,增加成績多元化。因為在考慮新派位政策中,校區及教委會要求促進學校裡面的族裔多元化,但是校區職員指出,根據三藩市不同族裔民眾扎堆居住、相對族裔隔離的居住模式,單純以鄰區就學或家長選擇的方法,難以促成族裔多元化及融合。 兩選項取決於家長資源 A、B選項的主要分別,在於前者要求家長作出更多研究,後者則在家長缺乏資源作研究時,可就此接受校區根據其居住區所在的指派,兩者所需要的資料都是學生的居住地址以及是否有心儀學校選擇。 另外,A選項的擇校程序會先強調成績多元化,然後才看是否鄰區就學。B選項下進行的擇校程序,則先引入鄰區就學因素考慮,再以CTIP指數進行成績多元化為本的派位。 校區之前曾提出6個新派位政策的選項。家長們均反饋,希望校區的派位政策儘量簡單、透明、可以有預見性,而不是令家長猶如在等彩票派獎。另外,一些家長希望鄰區就學,並強調鄰區學校應該改善為高質素學校,另有一些家長就擔心,若完全執行鄰區就學,可能會進一步增加不平等,「因為有財力的家長有可能搬到學校較好的鄰區,而財力不足的家長只能接受表現相對不佳的學校」,家長諮詢委員會報告指出。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