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出一人、尋獲一人」 台灣海地救難隊感動莫名 |
2010-01-23 (05:31) |
(洛杉磯 )(本報記者陳美伶洛杉磯報道)加勒比海島國海地發生芮氏規模七級以上強震,災區現場宛如人間煉獄,國際人道救援及關懷聲浪不絕。由台灣政府派遣的首批救難隊共23人,分別來自中央與地方政府,還有兩隻救難犬。一行人21日在洛杉磯轉機返台時表示,當地災情相當慘重,災區人命簡直「不值錢」,但當發現生還者並成功將其救出時,心中感動絕非三言兩語可詳述。 救難犬、聲納、機具齊出動 首批抵達海地災區,參與當地救援工作的台灣救難隊,在停留三天內成功「救出一人、尋獲一人」,成員都很興奮。內政部消防署特種搜救隊科長林謙志說,初抵海地災區,眼見一望無際的斷垣殘壁,隊員們雖心情悲傷,但鬥志高昂,只因黃金救援時間需「搶分爭秒」,大家沒有時間感傷。 眼見宛如人間煉獄的災區,當找到生還者時,最令救援隊感動莫名。林謙志說,當發現生還者的那一剎那,大家都很興奮、激動,當時「眼淚都快掉下來了」。 林謙志說,救援過程首先需派遣專業救援犬「聞」出活人,再用聲納器材鎖定生還者被埋深度,最後才以人力徒手或出動機具小心開挖,過程約需兩至三小時;而救援期間,隊員會先給生還者一些飲水,同時一直跟他(她)保持對話,一方面鼓勵其求生意志,另一方面也藉此猜測生還者的生命跡象是否穩定。 救援過程最怕出現「失敗」,林謙志聲稱,那就是當生還者無法撐過長達數小時的救援過程,在被救出前即告死亡時,最令救援者感到無力悲傷。 死屍成堆 放火燃燒 台灣首批救難隊中,最年輕的隊員丁一峰今年28歲,已是第二次參與國際救難。聲稱「現場冷靜,事後激動」的他說,儘管他曾於2006年參與印尼救災,但剛到海地災區現場仍受極大衝擊,直逼當年台灣921地震現場震撼。 海地災區哀鴻遍野,街邊築起「屍牆」,隊員楊士興證實,這都是千真萬確的事實。他說,他甚至曾親見屍體直接被丟上卡車、丟入大桶中,或集中放火燒,人命相當「不值錢」;而活著的災民大多面無表情,也許已流乾眼淚,也許只期盼能見到明天的太陽。 維和部隊「保護」救難 海地災區幾乎「無政府」可管,主因是政府也是「受災戶」。林謙志說,該隊剛抵達的第一天,被聯合國派遣到第13區救援,那區在首都太子港附近,屬於「高危險區」;區內外交部建築全倒、總統府半倒,當地機關人員都已悉數遷出,海地政府功能幾近「癱瘓」。 曾到印尼、伊朗、薩爾瓦多參與國際救援的林謙志經驗豐富,但也首度體驗「災民失控」場景。他說,每當救援隊要出發到現場進行搜救任務時,聯合國都會派出維和部隊保護,因此隊員不擔心人身或財物安全,但居民會群起「圍觀」,造成救援困擾。 台中縣消防局大甲分隊長陳光華、豐原分隊小隊長劉思強認為,當地居民目前最欠缺醫療、石油、糧食等物資,如上述物資長期匱乏,災區日後穩定與復健之路將更漫長。 內政部消防署特種搜救隊分隊長林世斌指出,第二批台灣救難隊已抵達災區參與救援,而當他們即將離開海地時,只見機場已被「包圍」,因機場空地推滿各國運來的救援物資,許多當地災民在機場破損牆縫外圍觀望,企圖趁隙鑽進機場。 民間醫師團隊接棒 駐洛杉磯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龔中誠表示,海地為台灣邦交國,政府除陸續派遣第一批、第二批救難人員前進災區外,台灣民間醫師組織「台灣路竹會」所組成的救援團隊也已抵達海地參與救援,該處未來將密切與各單位聯繫,協助台灣所有救援隊伍在洛杉磯順利轉機、快速通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