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指不應標籤「80後」為激進份子 |
2010-01-10 (11:55) |
近期社會上出現一批80年代後出生的年輕人,積極參與社會運動。有學者指這些年輕人有共融文化、亦學懂包容,但亦有主見,不會輕易相信或訴諸權威,不應標籤為激進份子。預計財委會星期五再審議高鐵段撥款申請時,會有更多反高鐵「80後」青年到立法會外集會。 浸大社工系主任黃昌榮表示,「80後」年輕人共通點為使用資訊科技,乃資訊及網絡世代,透過網絡身分宣洩對社會不滿,這些年青人由不同組群聚集而成,除了關注自身利益,亦關心社會情況,表達多元聲音,對被一錘定音做法反感。 他認為,本港資訊科技發達,貧富懸殊差距卻愈來愈大,年輕人唯有透過網絡身分宣洩對社會不滿。他們不只局限於思考社會問題,而是實在地參與社會運動。他批評政府研究年輕人無法上位,是未能掌握年青人脈膊的做法,又指當局對年青人提出的不同意見束手無策。 黃昌榮又稱,反高鐵的「80後」青年,有苦行、表演、嘉年華以至衝擊等不同形式表達,但抱著的公平、透明及參與等理念,是普世公認價值,容易引起其他年代人士的共嗚,故此周五立法會外,除「80後」青年,亦有60至70年代成長的市民。他指部分反對高鐵青年,並不認同香港發展經濟的觀念,與及全球競爭的概念,認為香港可以落後,追求社會與自然融合。 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葉兆輝表示,「80後」青年由多種群體組成,這些年青人近期的行為,亦容易感染其他人,激起他們參與社會運動的關注。政府不應標籤年輕人為激進份子、或計時炸彈。 他預計,周五於立法會外參與反高鐵的「80後」青年人數會上升,不排除影響更多不同年齡層人士參與加入抗議,或者會出現與警方肢體碰撞的情況。他希望,政府以寬鬆態度處理集會,給予他們宣洩空間,多聆聽他們聲音及訴求,與他們加強溝通,亦呼籲青年集會時應遵守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