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糖尿病存文化差異 華人尤忌致家庭失和 |
2009-11-17 (05:26) |
(三藩市 )(本報記者施秋羽三藩市報道)糖尿病是常見慢性病,在美國華人的二型糖尿病罹患率要比白人高出1.6至3倍,然而華裔病者在養病的同時,經常需要面對因為文化背景衍生出的各項挑戰。 根據Catherine Chesla、關文麗、Kevin Chun等三位三藩市加大學者提出的研究報告顯示,非美國本土出生的華裔糖尿病人經常面臨的問題,就是病情導致家庭失和。 自陷惡性循環難解 研究指出,因為高血糖的緣故,糖尿病者有時會出現易怒、情緒化的特質,讓病者與家人間容易產生摩擦。對於講求「家和萬事興」的華人來說,家庭關係的緊張是壓力的主要來源之一,而糖尿病病者的病情可能為家中的和睦帶來負面影響,而家庭壓力反過來也可能對病人的病情產生負面影響,產生惡性循環。 「管」與「不管」難得平衡 再者,為控制病情,醫師會要求糖尿病病人進行飲食控制,其中高碳水化合物的白米飯與米類製品也在禁食之列,對於以米飯為主食的華人來說較難以適應。由於需要忌口,華裔糖尿病病患也被迫減少與家人外出飲茶、參與喜宴等聚會的頻率,影響家庭生活與社交活動。華人傳統中認為生病才應該吃好一點來補身子,糖尿病飲食控制顯然與華人的養病習慣有所衝突。 最後,華人家庭內成員間的溝通並不如白人家庭般直接了當,因此面對家中有糖尿病人,家庭成員總難在「管」與「不管」之間取得完美平衡,換句話說,家庭成員時常會擔心自己是否對病人關心得不夠,又或關心得太多,讓病人感到不適。反之病人對於家人的期望,有時也與現實有所出入。研究報告建議,醫界有必要針對華裔病者的特殊性,擬定適合其文化背景的糖尿病照顧須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