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磯 )(本報記者陳慧如洛杉磯報道)「一過哈仙達崗就像出了城,而一到鑽石吧,就像駕車到賭城」,這是鑽石吧前華裔市長、現市議員張文彬,形容1980年代當時的亞裔特別是華裔移民,對於聖谷東區的感覺。
當時華裔移民主要集中在洛杉磯市中心的華埠,稍後延伸到蒙市等西聖谷地區,部分華裔新居民甚至居住到蒙地貝羅與西柯維納市。而對於一片荒無、多是牧場、紅脖子(美國人意指牧場佬)的東聖谷,加上路程較遠,多數華人並不願在此居住。
1981年來到美國留學的張文彬,當時在父母協助下,在西柯維納市購買了第一棟房宅,地大8000呎、房屋僅1100呎。就在畢業後的六年,以13萬美元的價格賣了它,並轉換到當時正在開發的鑽石吧The Country,每坪百元的單價與西柯維納市差不多。
這棟地大三萬呎的全新豪宅,當時售價30萬美元,1985年至1991年正值房市高峰,張文彬說,最讓他記憶深刻的,就是有許多外州的居民來這裡看房子,為了搶到這批新房子,甚至還在戶外搭棚露營排隊購房。
當時的有錢人與公務人員多移居到亞凱迪亞市,至於蒙市山上的豪宅價格也相對較貴,且人潮車潮較擁擠,另一個當初會讓,張文彬捨棄西區選擇東區的就是,鑽石吧四處可見的小丘陵等山景,而在中國傳統的風水學上,這塊地方的風水相當佳。此外,上高速公路不到5分鐘的車程,多是白人居住且治安不錯,這些都是張文彬願意搬到華人眼中偏遠的東聖谷的原因之一。
張文彬回憶當時,目前新華裔移民集居的哈仙達崗、羅蘭崗等城市,以及後來繁忙的Nogalas大道,當初都是很荒涼的,他萬萬沒想到如今的榮景,使自己的房宅這後來的10年間竟也擠身百萬豪宅之列。
胡桃市差不多也在同時期與鑽石吧一起發展起來,1981年居住在蒙地貝羅的胡桃市現任市議員林恩成,同樣因為蒙市的擁擠,以及亞市等地區較高昂的房價,加上蒙地貝羅同樣出現擁擠現象,治安與學區開始低落,而在1986年改遷居到胡桃市。
笑稱自己隨著華人移居潮而走的林恩成說,當時很多做生意的人,在聖蓋博西區發展即將飽和的情況下往東區移動,主要原因就是他們可在工業市買到便宜的商業地產,因此紛紛遷居到鄰近的胡桃市,方便就近管理生意。
林恩成當時在洛杉磯國際機場工作,著眼於胡桃市較空曠的山光景色,以及不錯的學區,1989年以20萬美元左右的價格,購買一棟胡桃市的全新房宅,地大一萬呎,這在蒙市是買不到的。後來1989年時,不少在橙縣工作的科技新貴,也遷居來此,竟然讓這棟房宅翻倍增值。令甫購買2年的林恩成,大呼不可思議,直稱每天多開45分鐘的時間上班,不願放棄生活品質的結果,有了正面的回收。
1979年從外州搬到喜瑞都市的現任市議員李欒復青,當年以12萬9千美元,購買下喜瑞都市全新房宅,地大6500呎,生活空間有2400呎。李欒復青笑稱,他們當時還在高檔時期算買貴的,因為就在2至3年前,也就是1976年左右,他們的鄰居才了3萬多美元。
當年喜瑞都市住的多為白人中產階層,比起當時的亞市只能算是中等區域,但比胡桃市與鑽石吧早開發。當時部分地區還有牧場,一到冬雨季節,居民就會聞到很的牛糞味道,李欒復青笑說,還蠻讓人難以忍受的。
身兼房地產仲介的李欒復青回憶道,當時搬遷而來的華人以留學生居多,很多是到橙縣上班的工程師,自己的老公就是稍後到波音公司上班,在喜瑞都市居住上班比較方便。
當時華人以台灣移民居多,香港與中國移民都是這幾年才進來,如今白人反而變成少數族群。她還說,喜瑞都市發展很平均,沒有好壞區之分,但99%的土地都已開發,目前出現無土地可開發的窘境。
當年10餘萬元的獨棟房宅,最近一次竟漲到近百萬美元,雖然近來滑落至75萬美元,但房價仍比鄰區城市高。證明當初的嚴格規劃方向正確,限制建商的胡亂開發,產生全加州排名第一的惠特尼高中,甚至有鄰近城市的居民寫信,來要求喜瑞都市能併購下他們的城市,接手市政管理規劃工作。
1991年的房市開始滑落後,聖谷東西區的房價當然也通通受到影響,只是房價滑落的數字,仍再也回不到當初1990年代的便宜價位,雖然在當時的華人眼中,10幾萬的這些房宅價位,都已經屬於中間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