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戰 卡特里娜 金融海嘯 布殊功過繫於三大事件 |
2009-01-14 (04:01) |
(三藩市 )(本報訊)布殊總統在1月12日舉行在任的最後一場記者招待會,標誌著他的白宮歷程已經接近終結。在他即將離任之際,對其功過難以簡單定論。但如果要用比喻來描述布殊的總統歷程,主流媒體一般選擇三大典型事件:伊拉克戰爭、卡特里娜颶風,以及2008年的金融海嘯。 據《三藩市紀事報》報道,與其父親老布殊的謹慎作風完全相反,小布殊以大膽魯莽著稱。 布殊總統在任期間,發動了兩場戰爭,減稅三次,試圖將社安金私有化,自開創以來最大幅度擴張聯邦醫療照顧慮(Medicare)制度。另外,他還關注非洲愛滋病問題,並改變聯邦政府在教育中的角色。他在最高法院任命了兩名相對年輕的保守派人士。他自主宣布了一場「全球反恐戰爭」,並使用前所未有的行政權力來推動戰爭。 八年任內風風雨雨 布殊的任期可謂多事之秋。他上任不滿一年,就爆發了911恐怖襲擊;在任中期,迎來了卡特里那颶風;在他即將打道返回德州老家時,一場1929年以來,罕見的大規模金融海嘯席捲美國並波及全球。布殊的最後一項主要行動,就是向汽車業巨頭通用和佳士拿公司發放巨額貸款以免他們倒閉。 布殊為後任留下這樣的爛攤子:兩場沒有結束的戰爭,躲藏在動亂的巴基斯坦的恐怖大亨拉登,被阿布格萊布和關塔那摩監獄虐囚醜聞玷污的美國名譽,深層的經濟衰退,以及美國首次逾萬億元的赤字。一句話,他將自己所繼承的和平、繁榮和盈餘全部搞砸。即使他發動的伊戰有朝一日真的如其所願為中東帶來民主,目前的全球金融危機也已經為他的命運打下烙印。布殊在民調中刷新紀錄,比尼克遜還要不受歡迎。 布殊鼓吹「所有者社會」(Ownership Society) ,但他離任時,卻留下了部分國有化的銀行和政府為私人債務提供的8萬億元擔保。 金融海嘯責無旁貸 美國今日的金融殘局有諸多原因,但首位MBA總統布殊在其中絕對「功不可沒」。2002年,布殊忽略一系列公司醜聞和房市衰退,在流動性泡沫擴大時他未能加以限制,而當其破裂時他要求用7000億拯救銀行。共和黨也因布殊而分崩離析。 然而,歷史學家們不會倉促下結論,許多現代總統在民眾的鄙視中下台,但伴隨時光的流逝,許多人的名譽又逐漸恢復,例如杜魯門、克林頓、卡特。但是目前來看,第43任總統布殊很有可能像皮爾斯(Franklin Pierce) 一樣,加入美國最差總統的行列,就連時光也無法拯救。 縱然布殊看似無一是處,但縱觀美國歷史,現代總統如果連任,第二任期幾乎總是令民眾失望,而這種負面情緒也幾乎總是會隨時間而緩和。 布殊其實也有一些政績,例如:他同印度建立了緊密聯係,將中國推向西方懷抱,鼓勵利比亞解除武裝,並支持巴勒斯坦獨立。 甚至一些貶低他的人也表示,布殊在防恐襲上的成就或許沒有得到足夠的承認,因為這種反面成就難以證實,還因為伊戰掩蓋了一切。 波士頓大學一名總統學者舒爾曼說,「5年以後,我們會開始讀到內部人士的回憶錄;20年後我們可以真正看到記錄,」也許那時,歷史可以給布殊一個更公正的評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