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硤尾大火:公屋的誕生
第一型大廈。 (攝於1953年)
石硤尾大火令12,000多個家庭合共五萬多人無家可歸。為安置災民,港英政府於災場附近興建兩層高的平房,並以當時的工務局局長包寧命名,稱為「包寧平房」。其後政府再興建多棟7層高的徙置大廈(當時人稱「徙廈」)供災民入住,這就是石硤尾h的由來。「徙廈」每個單位面積只有百餘平方呎,環境十分擠迫,天台多用作開辦學校及社區中心等設施。這些就是香港的第一批公共房屋。
( 暫時沒有回應 )
回應
名 稱:
回應內容
驗證碼:
[更多專題]
大丸煤氣爆炸事件
鬼馬歌后 仙杜拉
純真歲月 鄧紫棋
黃淑儀 當家花旦回到年輕時
廉政公署:葛柏案
一代馬王 「靚蝦王」
[更多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