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豔芬(1926年-),原名周東仕,又名梁燕芳,於廣東恩平縣東成南坑瓏村出生,為著名粵劇表演家,有「花旦王」之稱。
芳自小家窮,由梁簪姑撫養,遷居廣州。養母是粵劇愛好者,故芳豔芬對粵劇亦產生興趣,曾經向男旦白潔初、蕭蘭芳等人學習演戲。後來拜王九為開山師父,並推薦她到戲班工作,由音樂家易劍泉替她取名「芳豔芬」。她在1936年進入國聲劇院,1937年與紅線女進入勝壽年粵劇團。此後,她隨缳少芳、馬師曾等邊學邊演。及後在羅家權組織的「周豐年班」昇為正印花旦。
抗戰結束後,她加入「大龍鳳劇團」,與白玉堂、何非凡、新馬師曾、馮鏡華、綠衣郎等人合作演出,憑著《夜祭雷峰塔》之「反線二簧慢板」成名。她的唱腔幽怨纏綿,聲甜意軟,自成一派,稱為「芳腔」。
芳艷芬在1950年開始拍電影,多數是由粵劇改編而成的粵語戲曲片,也有文藝片和反映現實的社會喜劇片。著名的戲曲片有:《火網梵宮十四年》(1953/58)、《洛神》(1957)、《梁祝恨史》(1958)、《王寶釧》(1959)。其他電影則有:《唔嫁》(1951)、《檳城艷》(1954)、《馬票女郎》(1958)等等。
芳艷芬於1958年與楊景煌醫生結婚,從此退出藝壇。近年與李曾超群女士成立「群芳慈善基金」,從事公益活動。她人緣極好,樂善好施,曾捐出樓宇單位予「八和會館」作會址(命名為「芳艷芬堂」),並成為「八和會館」永遠名譽主席。
2003年,她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授銅紫荊星章,2004年更獲頒授榮譽社會科學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