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生活形態改變,很多社會面貌也隨之變遷,其中一項便是超級市場的普及。從大利連與Oliver's的天下,漸進到惠康與百佳的比併,再到八佰伴、UNY、吉之島的加入, 至近年city'super、ThreeSixty、Marketplace 的冒起,都見證超市逐漸走向百花齊放的局面。
從前未有超級市場,人們購物都是到街市或港式雜貨店,幾乎是清一色小家庭經營的小店,雜貨店一般都會在街市附近開檔,所擺賣的貨品離不開「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大木桶作米缸以及一隻曉飛簷走壁捉老鼠的家貓都是雜貨店標記之一。一些專售上海食材、潮州糧油雜貨的小舖亦大有鄉里捧場客。
一九六○年,牛奶公司與連卡佛合作創辦的子公司大利連(Dairy Lane)有限公司,在香港開設大利超級市場,是香港第一間超級市場。七○年代大利連曾在銅鑼灣珠城大廈設有分店,八○年代易名,成為今日的「惠康」。
百佳是和記黃埔旗下屈臣氏集團的連鎖超級市場,於1973年在香港成立,現在在香港、澳門和中國大陸有超過250所分店,其中逾五十間為超級廣場及購物廣場,佔全港超級廣場總數超過七成。員工總數約九千名。但近日和黃集團表示放售旗下的百佳超級市場業務,成為轟動市面的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