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定聽過黑澤明(1910年3月23日-1998年9月6日)的大名,這位日本知名導演一生共執導了三十部電影,如《羅生門》、《天國與地獄》、《影武者》、《亂》、《夢》等都是其代表作。他是使日本電影走向國際化的重要導演,被譽為「電影界的莎士比亞」。
黑澤明在家中排行第七,興趣是繪畫與文學,由於哥哥於默片時代在電影院擔任講評人職務,使其大量接觸電影,引發他對電影產生興趣。黑澤明的專業為藝術及繪畫系,他在1936年加入日本東寶公司當副導演,同時也擔任編劇。1943年初次執導電影《姿三四郎》,同年與日本女演員加藤喜代(藝名:矢口陽子)結婚。
1950年,黑澤明憑《羅生門》奪下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等幾項國際大獎,引起國際對日本電影的關注。1952年的《生之慾》獲得柏林影展特別獎,1954年的《七武士》獲得威尼斯影展銀獅獎,1975年的《德蘇•烏札拉》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成就斐然。
1980年的《影武者》獲得了坎城影展金棕櫚獎和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導演獎等多個國際大獎,1985年的《亂》獲得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外語片和法國凱撒電影獎最佳外語片獎多個大獎,同年被授予日本文化勳章及美國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終身成就獎,1990年獲得奧斯卡終身成就獎。1998年他獲得日本每日電影獎終身成就獎,88歲時逝於東京,榮獲國民榮譽獎。1998年獲得藍絲帶獎終生成就獎,1999年以《一代鮮師》獲得芝加哥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外語片獎。
黑澤明除了執導才華出色外,通常他都兼任編劇、監制和剪接等數職,堪稱全面的電影製作人。他的電影和其他日本電影大師相比,更加融合了西方特色,因此較容易為西方觀眾所接受,1985年的《亂》就完全體現了他東西合壁的藝術表現力。他的拍攝手法也常被不少後來的傑出電影人模仿,如喬治•盧卡斯的《星球大戰》系列以及杜琪峰的《鎗火》等便活用不少黑澤明的拍攝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