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像廣場 --原名中央廣場  
 
皇后像廣場原名中央廣場。
 
 
皇后像廣場原名中央廣場,是1880年代填海所得來的土地興建。為紀念維多利亞女王登基60周年,香港政府鑄造了一座女王的銅像,並於1896年5月28日在中央廣場揭幕。重達3噸的女王銅像,放置位於中央廣場核心位置(遮打道與獲多利街交界)的拱頂亭座之內,與皇后像停泊處(第一代皇后碼頭)構成中軸線。

1897年,政府將中央廣場更名為皇后像廣場,「皇后」一詞實際是政府官員將英文「女王」一詞「Queen」誤譯所致。廣場南部為一片草坪,中央為貫通德輔道中與遮打道的獲多利街。1902年7月5日,干諾公爵(維多利亞女王第三子)的銅像由遮打爵士捐立,被放在皇后像廣場(後於1907年改放於干諾道)。為了表揚香港上海匯豐銀行總經理昃臣爵士對香港經濟的貢獻,他的銅像於1906年獲安放於廣場之內,由匯豐銀行捐立。廣場北部則放置多尊英國皇室成員的銅像,包括英皇愛德華七世及喬治五世的銅像,兩座銅像均於1907年2月6日由訪港的干諾公爵主持揭幕,分別由遮打爵士和貝爾.艾爾芬(Bell Irving)捐立。1909年11月25日,廣場放置了愛德華七世妻子雅麗珊皇后(Queen Alexandra)和喬治五世妻子瑪麗皇后(Queen Mary)的銅像,分別由公眾和麼地捐立。

1923年5月3日,廣場放置了港督梅含理的銅像。同月24日,廣場放置了「匯豐銀行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犧牲職員像」。同年,廣場北部東側的和平紀念碑建成,紀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陣亡將士。最盛時期,皇后像廣場裡共有9個銅像。
 
     
 
 
     
 
 
     
   
 
( 暫時沒有回應 )
[更多專題]
[更多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