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建成 沙田車公廟  
 
車公古廟,人山人海的情況。
 
 
沙田車公廟是本港二級歷史建築,原建築建於十七世紀明朝末年,光緒十六年、即一八九○年曾重建,但已不開放給市民入內參拜。現時善信可進入的車公廟是建於舊廟前的新建築,在九四年完成興建,並曾分別在○七和一○年重修,面積逾九千平方米。

至於車公廟的起源,相傳車公為南宋末年勇將,因勘平江南之亂有功而獲封為大元帥,及後因護駕宋帝南下逃離而到港。有指他不但平賊有功,而且精通醫術,所到之處疫症都立刻停止。相傳在明末,包括沙田的新界各地發生疫症,因此當時的鄉民便建廟供奉車公,以祈求疫症停止,相傳建廟後沙田的疫症確實結束了。

其實每年有四次車公誕,包括農曆正月初二、三月廿七、六月初六和八月十六,當中由於農曆新年,不少善信會選擇在正月初二的車公誕參拜車公,並轉動壇前銅風車,以求來年順利、轉出好運。不過,因初三為「赤口」,傳統不宜拜年,因此很多善信會改為在初三才往車公廟參拜,令這天成為車公廟一年中香火最鼎盛的一天。
 
     
 
 
     
 
 
     
   
 
( 暫時沒有回應 )
[更多專題]
[更多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