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農業發展  
 
回顧本港的農業發展,最盛時期是五十年代,當時有大量新移民來港,開闢新農地,以種稻米為主。
 
 
  政府硬推新界東北發展,過百公頃農地將被夷為平地,全港逾一成有機農場會消失、社區農場會被連根拔起,新界東北新發展區的諮詢,成為社會愈來愈關注的議題。

  回顧本港的農業發展,最盛時期是五十年代,當時有大量新移民來港,開闢新農地,以種稻米為主。另外,園藝農業發展也迅速。到六十年代,城市化令大量鄉村勞力流失到市區及外國,稻米種植急速減少,園藝農業變成主流。七十年代,政府開始在新界建設新市鎮,交通方便的鄉村首先發展。農田因此而大減,稻米幾乎消除;但由於科技進步,園藝農業仍相當活躍。來到八十年代,經濟急速發展和轉型,環境質素備受關注。大型農場開始北移,農地亦被留作投資保值之用,農業開始式微。九十年代,新界大規模發展;部分農場轉作康樂用途或環保教育。農地陸續消失,祇餘下偏僻農場。
 
     
 
 
     
 
 
     
   
 
( 暫時沒有回應 )
[更多專題]
[更多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