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釣運動始於1970年,是由台灣、香港、中國大陸、及海外華人為了回應釣魚島問題而發起的一系列民間運動。其活動包括遊行示威和登船出海到釣魚島海域等方式。保釣運動在日本引起不滿,兩岸三地政府則曾被指常打壓保釣運動。
釣魚島於明朝初期已列入中國版圖。1879年,日本發動戰爭吞併中國琉球群島36個島嶼,並不包括釣魚島。1885年,日本把擴張目標定為釣魚台群島,因清王朝反對未果。1894年,中日爆發「甲午海戰」,中國戰敗,日本強行佔領釣魚島。1895年4月17日,戰敗的中國被迫簽訂了不平等的《馬關條約》, 割讓台灣及其附屬島嶼給日本。
直到1900年,日本政府才把襲用了幾百年的釣魚島等島嶼的名稱改為「尖閣群島」。1945年,日本戰敗,台灣島重新歸回中國,各種國際文件均明確指出,台灣及其周圍島嶼歸中國所有。日本政府將附屬於台灣島的釣魚島等島嶼歸沖繩縣管轄為藉口交由美軍佔領。
1970年,美國把琉球群島的管轄權交給日本,同時把釣魚島「送」給日本,中國政府發表嚴正聲明,抗議美國把釣魚島「送」給日本,海外華人、兩岸人民同仇敵愾,香港民眾更發動轟轟烈烈的「保釣運動」。面對中國的強烈抗議,美國宣布只向日本移交釣魚島的行政管轄權,與主權無關。
日本一直聲稱釣魚島(日稱尖閣諸島)是該國固有領土,2012年7月日本政府更計劃將群島個別「私人擁有」島嶼收歸國有;但有前官員指出,釣魚島並非日本固有領土,日方應擱置有關爭議,否則會被國際孤立。
2012年9月11日,日本不顧中國警告及強烈反對,正式與聲稱是釣魚台「擁有者」的栗原家族簽署買賣合約,以20.5億日圓(約2.03億港元)買下釣魚台主島、北小島及南小島,以釣魚台「國有化」完成「合法擁有」的企圖。中國隨即派出海監船到釣魚島外圍海域,宣示主權。內地更連日發起反日抵制日貨等遊行和示威,觸發多個城市的騷動。
釣魚台是地圖上一個小荒島,但擁有舉足輕重地位,是戰略要地,有「地圖大王」之稱的古地圖收藏家譚兆璋形容:「在當地安裝人造衞星,可監察整個太平洋,甚至發射導彈都得!」他指,蔣介石一早已提出,由琉球至台灣之間,當中包括釣魚列島一帶,是中國的戰略要地;當年日本企圖侵佔台灣,就打算以釣魚島作為中轉站。如今,釣魚島更蘊藏自然資源,成必爭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