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茶文化  
 
涼茶在香港已有過百年歷史,倒是涼茶店五十年代才興起,當時電視還未普及,而涼茶店普遍都有電視,付出一、二毫子叫杯涼茶,便可坐半天看電視,所以變成平民百姓的聚腳地,有點似現在的Cafe呢!
 
 
  涼茶,是可以降火清熱的飲料,為廣東和廣西人的主要飲品,因為南方潮濕多雨,令人特別易病,所以民間流行用草藥來煲水飲,生津降火。而有些帶有苦味的涼茶又稱苦茶。早在2006年,中國國務院已將涼茶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涼茶能流傳起來,是因為涼茶具有獨特的價值,它除了有各種治病保健的功效,還能清熱去濕,對中國南方人很有幫助,所以涼茶主要於中國南方流傳,在台灣也有數百年飲用歷史。

  根據民間傳說,王老吉涼茶發明於清朝道光年間,被公認為涼茶始祖,有「藥茶王」之稱。至上世紀五十年代初,王老吉藥號分成兩支:一支歸入國有企業,發展為今天的「王老吉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原「羊城藥業」),主要生產「王老吉牌」沖劑產品(國藥準字);另一支由王氏家族的後人帶到來香港。

  涼茶品種繁多,各家有各自不同的配方,而且材料的藥性繁多,令人難以學會及理解其製法,所以很多創業多年的涼茶舖都是世襲的形式經營,由一代傳一代。常見的有「廿四味」、「五花茶」、「雪梨茶」、「感冒茶」(沙溪涼茶)、「雞骨草」、「火麻仁」、「夏桑菊」、「金銀花」、「銀菊露」(菊花茶)、「酸梅湯」、「竹蔗茅根水」等。傳統上,涼茶要在全涼掉以前喝下。一般涼茶都是接近黑色,部分味道苦中帶甘。

  在廣州、香港、澳門等地,有專門賣涼茶的店舖,例如,黃振龍涼茶隨處可見,全省共開設800多家涼茶舖、徐其修涼茶在廣東、廣西、福建等六、七個省區開了200多間涼茶連鎖店。部分在廣州的涼茶店更有超過150年歷史,在香港也有不少五60年歷史的涼茶舖,如於清朝從廣州南下開分店的王老吉、30年代已開業的春和堂單眼佬涼茶等。

  除了賣涼茶,有些涼茶店更發售龜苓膏、各式湯水、小吃等,如新派涼茶舖:「鴻福堂」、「健康工房」(本名同治堂)。近年香港有部分涼茶舖走向以甜品為主導的策略,代表者是許留山。

  以前的涼茶舖是把藥材分配好,包裝和分類後再出售,市民買了涼茶包後,需要自己回家煲。但現在的涼茶舖所售的涼茶經已是煲好可即飲的,不少更出售包裝好,即沖劑涼茶包。許多的便利商店和超級市場更有支裝、即沖劑的涼茶飲品發售。
 
     
 
 
     
 
 
     
   
 
( 暫時沒有回應 )
[更多專題]
[更多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