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華醫院一百年  
 
廣華醫院開放日,招待社會賢達參觀,東華三院總理及醫護人員陪同政府禮賓司巡視育嬰室。(攝於1970年)
 
 
廣華醫院於1911年10月開幕,回顧一百年前,該院的出現與油麻地的發展密不可分。十九世紀末,油麻地人口以榕樹頭天后古廟為中心向外擴張,為了滿足住屋需要,政府於1900年再次填海,海岸線伸展至今日的渡船街。

1906年丙午風災後,政府計劃在海旁興建避風塘,並覺得有需要在區內興辦一所為華人而設的醫院,免得居民渡海前往港島求醫。於是仿效當年籌建東華醫院的做法,由政府撥地,交予東華紳商募捐,這就是後來的廣華醫院。

廣華醫院運作初期經費不足,1914年華民政務司決定參照東華醫院接收荷李活道文武廟的模式,把榕樹頭天后古廟的管理權移交廣華,其嘗產收入撥作醫院經費。其後水月宮和大角咀洪聖廟因政府開發土地而遷建時,廣華醫院支付有關費用,這兩所廟宇亦交由廣華管理。

曾用作登記室和診治室的大堂,是廣華醫院碩果僅存的早年建築物。它原本一層高,後因病房需求增加,1919年在兩側偏廳上加建一層。2012年東華三院慶祝一百周年紀念時,將大堂改為文物館,收集和保存有關東華的檔案文物。現存歷史最悠久的文物是來自荷李活道文武廟的化寶爐,年份為1851年。

廣華資料顯示,自1937年有紀錄以來,過去百年,經廣華醫院產房出品的嬰兒累計63萬,數目全港醫院之冠,六十年代產子潮每年接生更高達2萬BB,即每八個港人就有一個是廣華BB,就連台灣總統馬英九也在廣華誕生。

廣華醫院,今年踏入一百周年,這百年老店只在六十年代時擴建,近年不斷出現石屎剝落、漏水等問題。爭取多時,在2012年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財政預算案》終決定撥款5億重建廣華醫院。重建工作則預計2022年完工,分為兩階段進行,費用約為83億,並於2014年進行招標。重建後,牀位數目將維持1200張,並會成立綜合日間醫療中心,新增非放射性腫瘤服務,擴展中醫門診及增設中西醫結合病房等。
 
     
 
 
     
 
 
     
   
 
( 暫時沒有回應 )
[更多專題]
[更多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