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0年代的香港,面對著各種各樣的複雜問題。在人口突然大量增加下,住屋、就業及教育成為當年最急切的社會需求。不少家庭生活困苦,只可住進山邊木屋,一家幾口睡同一張床,成擠迫戶,這也是當時香港常見的景象。
那個年頭的香港人憑住刻苦耐勞的精神,從事街邊擺賣,家庭手工業、體力勞動等工作,獲取小利,以養活一家大小。為幫補家計,家庭中的大小成員均要從事補助性工業,某些大工廠會將部分生產程序分發給小型工廠,小型工廠將部分生產程序分發給家庭,於是全家老少忙於剪線頭、穿膠花、黏膠鞋,努力多賺十元八塊,改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