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是每個人童年時的重要「伴侶」,懷舊玩具帶著一份「人情味」,不同年代的人有著不同時代的玩具。每一件也見證著大家的難忘童年。從玩具的變遷,可認識到香港不同時期的流行玩意,也可以讓成年人重溫童年舊夢。
回顧60年代的玩具,要從二次世界大戰講起。二戰結束後,香港的塑膠業開始興起,而早期塑膠業均以生產玩具及日用品為主,於是玩具業興盛起來。
那個年頭,發展迅速,由於香港玩具生產量較多,所以對外出口日漸增加,香港人生活素質上升,部分家庭更開始有能力買玩具給子女。而部分低收入家庭,沒有足夠金錢買玩具的小孩,均會自製玩具。
而60年代的兒童玩具,最常見的有「公仔」紙 、火柴盒車仔、五色竹籤、塑料公仔、膠水鎗、椰菜娃娃、塑膠軍事玩具等。
60年代後期至70年代是香港玩具業興盛期,廠商憑著低人工、高效率,吸引不少海外玩具大王來港投資,如Matell、Louis Marx等。在價格上具有極大的競爭力,同時廠商亦開始致力於海外市場的推廣活動和建立優質生產的形象,積極參與各個重要的國際玩具展。此外,香港亦舉辦了不少有助工商發展的展銷會,如工展會和玩具展。憑著有效的市場推廣、低廉價格、品質優良、短時間內完成訂單、交貨期準、對客戶產品產權尊重和靈活變通的市場策略等,香港玩具業逐漸成了世界重要的玩具生產地區之一。
70年代,電子玩具的出現已成為玩具的發展潮流。為吸引兒童的愛好和興趣,玩具工業家千方百計地不斷更新其品種。當年工業發展迅速,工業增長帶動了出口及其他行業發展,經濟起飛,日本超合金開始流行,如火車組合、超人模型等。加上那個年頭有電視媒介的配合,播放相關劇集,所以當時的人形模型以鐵甲萬能俠、幪面超人等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