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涌炮台 清朝水師所城  
 
砲台由六樽擱在矮城牆上的古砲組成,六炮重量不等,由一千至二千斤不等。(攝於1975年)
 
 
東涌炮台,位於東涌下嶺皮村,於1979年被列入香港法定古蹟,並曾於1988年全面維修,現在兼為東涌鄉事委員會辦事處。

清朝道光年間,為了阻止鴉片貿易和海盜侵略,當時的清朝水師於東涌興建一個所城,建成於道光十二年(1832年),是大鵬協右營守備駐地。古城僅得三面城牆,三門皆有小望樓,北門稱為「拱宸」。北垣上設有6門大炮,以控制海面交通。1898年英國租借新界,炮台遂被廢棄。到香港日治時期,炮台曾被日軍重建。

自新界在1898年租借給英國,清兵自炮台撤退後,炮台曾用作警署,二戰期間遭日軍佔據,後用作華英中學校舍、東涌鄉事委員會及東涌公立學校,直到1979年炮台被列為古蹟,炮房成為展覽中心兼東涌鄉事委員會辦事處,陳列東涌炮台的圖片及照片,供遊人參觀。
 
     
 
 
     
 
 
     
   
 
( 暫時沒有回應 )
[更多專題]
[更多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