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賓府──前港督官邸  
 
曾蔭權 (自2005年) 是首位入住禮賓府並在內辦公的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攝於1988年)
 
 
香港禮賓府,昔日港英總督的辦公室和官邸,1851年動工。施工圖由第二任測量總署署長卡拉弗利 (Charles St George Cleverly)負責,預算需費14,940英鎊。然而工程進展緩慢,歷時四年才告竣工。1855年10月,官邸落成,第四任港督寶寧爵士(1854-1859年)成為首位主人。1941年至1945年日佔期間,禮賓府是港日政府的總督府。到港英時期,28位港府總督則有25位曾入住該處。

禮賓府原屬英喬治亞時代建築,富有濃厚殖民地色彩。主樓於1855年興建,屬新古典建築風格。歷任港督以至特區行政長官都在府第續有修繕,以切合個人風格和需要。其中以1889-1891年和日治時期(1942-1945年)兩次修建的規模最大。

1889年,港督德輔爵士 (1887-1891年)在任期間,東面加建新翼,用作社交活動場地。新翼面積與主建築相若,由有蓋樓梯相連,上層為宴會廳,下層為飯廳。加建工程全速進行,於1891年完成。

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中國,禮賓府原打算改名為「特首府」,作為新任特首官邸,但有指由於擔心英國在府內留低間諜裝置,因此當時新任特首董建華拒絕以此為官邸。就此前港英的港督府命名出現問題。擾攘多時,最後,定名為「禮賓府」。

2005年董建華辭職,新任特首曾蔭權宣佈將以禮賓府作官邸,並動輒1450萬港元進行維修工程,包括改良電力、電訊網絡、影音系統及興建一個錦鯉魚池。2006年1月12日,曾蔭權與太太正式遷入禮賓府居住,同年,1月16日起,行政長官及行政長官辦公室從政府總部調往禮賓府辦公,回復殖民地時期的安排。

香港禮賓府自1968年起首次開放以來,每次都吸引很多市民和遊客前來參觀。每逢杜鵑花盛開時舉行的開放日更是盛事,參觀者除可飽覽滿園春色,還可欣賞糅合了東西方文化精粹的建築設計。
 
     
 
 
     
 
 
     
   
 
( 暫時沒有回應 )
[更多專題]
[更多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