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定年紀的讀者,對中華巴士(中巴)應該不會陌生。其藍白色車身,是很多港人的集體回憶。今天,中巴雖已淡出巴士服務,但從前中巴與城巴士之間的龍爭虎鬥,仍極具戲劇性,值得在此舊事重提一番。
中巴在1924年由顏成坤創立,最初在九龍半島和新界經營巴士服務。其後獲得香港島的巴士服務專營權後,中巴的重心才轉移至港島區。二戰後,港島人口激增,中巴遂不斷擴張巴士路線,當時正值1972年紅磡海底隧道通車,中巴更聯同九巴合營過海隧道巴士線,並大量購買新型巴士,進一步擴張其路線網絡。1976年,中巴的年營業額超過2,000萬港元,進入了全盛期。
八十年代,因地鐵宣佈興建港島線,加上香港主權前景問題,中巴開始減少在巴士車隊上的投資。地鐵港島線於1985年投入服務後,中巴的乘客量大跌,其經營作風亦日趨保守。1989年,中巴因勞資雙方就退休金安排談判破裂,中巴員工發動罷駛,造成港島交通大混亂。政府為避免再次發生同類事件,遂於1990年批准城巴先後開辦三條空調非專利屋h巴士路線,打破中巴在港島區的壟斷局面,中巴和城巴在香港島的正面競爭亦正式開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