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新年是中國傳統一個最重要的節日,世界各地的中國人都會大肆慶祝。在這個佳節,大家除了重視除夕吃團年飯,另一餘興節目便是舉家逛年宵花市。
所謂年宵花市,舊時稱為「除夕花市」,起源可追溯至明代,最早期的花市始見於廣州。到了19世紀60年代初期,花市基本上固定在春節前幾天舉行,光緒年間有一首《羊城竹枝詞》這樣形容,「羊城世界本花市,更買鮮花度年華。除夕案頭齊供養,香風吹暖到人家」,逛花街的風俗不僅來源於廣州人對花的情有獨鍾,更因為花能代表無數的好意頭:花開富貴、春華秋實,幸福就此開年。
回到60、70年代的老香港,年宵市場主要集中在維多利亞公園、旺角近又一村花墟球場和沙田一帶,除了有桃花、水仙、富貴吉等攤檔,還有不少賣乾貨和食物的小檔攤,一家大小便衝著辦年貨和買年花而來,小朋友最喜歡就是墟市內的吹氣玩具、氫氣球及棉花糖。
在60-80年代,娛樂沒有現時的多樣化,那個年頭沒有電腦、大型商場和卡啦OK等等,加上正值香港經濟起飛,所以不少家庭一吃完團年飯,便到花市行逛,市場內非常有新年氣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