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寶珠的粵劇生涯  
 
陳寶珠早期的電影作品多是古裝戲曲和武俠片。而且常反串男角,皆因她的男裝扮相俊俏瀟灑,極受女影迷愛戴。圖為《七彩胡不歸》(1966年)的劇照。
 
 
陳寶珠生於1946年,她是粵劇名伶陳非儂和宮粉紅的養女兒,一直以來,宮粉紅視寶珠為己出,而寶珠姐也對養母孝順不已。

1953年,陳非儂退出舞台後便在銅鑼灣開設「香江粵劇學院」,致力培養粵劇人才,多年來學者無數。陳寶珠就是在這樣的環境裡成長,自然對粵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小小年紀,已跟著「學戲」。陳寶珠天賦聰明,悟性極高,尤其是唸曲,有過目不忘的本領。

起初,陳寶珠在父母的指導下,先學花旦戲。其後寶珠姐跟粉菊花學戲。陳寶珠7歲那年,粉師傅便叫她參演京劇大會串,第一齣戲是與沈芝華合演「三岔口」,不怯場且唱做俱佳。之後,陳寶珠先後演出過「白水灘」、「花蝴蝶」和「大戰泗洲城」等名劇。

陳寶珠邊讀書邊學戲,後來因拍片工作漸多,被迫中途輟學。故父親陳非儂請了家庭教師上門為她補習,不致荒廢學業。及後,寶珠姐的大戲演出愈來愈多,吸引到梁醒波的注意。與波叔的女兒(同樣叫寶珠)組成「孖寶劇團」,合演一台粵劇。兩個寶珠分別擔任小生小旦。

這個「孖寶劇團」於1957年8月開鑼,劇目包括「潛龍彩鳳鬧猴山」、「三伯當招親」等,一出即大受觀眾歡迎,而「孖寶劇團」上演,亦為陳寶珠一生戲劇事業帶來良好的開端。

寶珠姐於14歲那年,正式拜任劍輝為師,成一時藝壇佳話。她之後當上「紅佳劇團」的台柱,即任白一手創辦的「雛鳳鳴劇團」第一屆演出時的台柱。可惜,後來陳寶珠片務繁忙,分身不暇,粵劇的演出漸少。到1972年,陳寶珠和李寶瑩再組「孖寶劇團」,演罷最後一場戲,便告別戲台。

此後,寶珠姐的演藝生涯才剛剛開始。下回再續。
 
     
 
 
     
 
 
     
   
 
( 暫時沒有回應 )
[更多專題]
[更多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