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倫多 )食物安全近期成了全球新聞焦點,歐洲發現青瓜懷疑含有致命的大腸桿菌而令數以百計的人染病的事件愈鬧愈大,至少有5人死亡,超過800人受感染。夏天是旅遊旺季,大家外遊時少不免要大快朵頤,盡情享受各種美食。究竟食物能不能生吃,一定要煮熟嗎?除了大腸桿菌,還有小心哪些病毒?許多華人喜歡吃海鮮,有人更喜歡生吃海鮮。乙肝患者是否也能在炎夏之際,生吃海鮮,大嘆美食呢?
多倫多兆康醫院肝病及腸胃專科連達衡醫生表示:「大家在吃海鮮時為了保持食物原來的鮮味,往往有生吃,或者只是簡單地熱水燙一下就食用,在這種情況下,食用生的或是半生的海鮮就成了一些疾病的傳播途徑,特別是甲型肝炎。」
連醫生進一步解釋,其實從補充蛋白角度來說,肝炎、肝硬化病人吃一些海鮮是沒有害處的。問題出在食物的處理過程。
甲型肝炎(Hepatitis A)由一種入侵肝臟的病毒引發,可以導致重疾,任何人都有機會患上甲型肝炎。這種病毒透過受污染的食物(例如未經烹煮或未熟透的海鮮及甲殼類水產) 及受污染的水傳播,屬於糞口傳播的疾病。感染甲型肝炎的人,如排便後沒有適當洗手,之後又接觸你進食的食物,便會將病毒傳給他人。
甲型肝炎發病徵狀類似感冒,包括發燒、全身倦怠不適、食慾不振、嘔吐及腹部不舒服等,數天之後可能出現黃疸,大多數病例會自然痊癒,並終身具有免疫力。兒童如患上甲型肝炎,無明顯徵狀,一般只會感到不適,不過,成人的情況會較嚴重。甲型肝炎的死亡率雖然不高,但對於老年人而言,死亡率卻可高達3%,尤其是對慢性肝炎患者,例如乙型肝炎帶原及丙型肝炎感染者,有較高的風險引發急性肝衰竭而導致死亡。
夏天是旅遊旺季,許多人會回亞洲探親,或是到東南亞、墨西哥、加勒比海等地觀光旅遊,如果污水及食水的淨化系統不足,或是食物處理程序不當,都有機會出現甲型肝炎感染。
連達衡醫生指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本來就比較差,如果又染上甲型肝炎或丙型肝炎,則是雪上加霜,連醫生建議預防感染甲肝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接受甲肝疫苗注射。尤其在外出旅遊前一個月接種兩劑甲型肝炎疫苗。特別是慢性乙肝患者,可檢驗是否有甲肝抗體,如果沒有,可考慮接種甲肝疫苗,以免雙重肝炎危害。
目前還有一種混合疫苗,可抵抗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如果身上兩種肝炎抗體都沒有,可考慮施打這種混合疫苗。至於如何知道自己有沒有抗體?加拿大肝臟基金會建議,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找家庭醫生驗血。
連達衡醫生提醒大家應保持良好衛生習慣,尤其老年人或慢性肝炎等高危險群,避免生飲生食,在預備食物和進食前或如廁後,切記洗手。這些簡單有效的行動,可以預防感染甲型肝炎及其他腸胃病,包括大腸桿菌、食物中毒、痢疾和霍亂等。此外在旅遊期間,避免飲用不潔的飲品或加入不潔的冰塊、避免進食未經徹底煮熟的食物,尤其是貝殼類食物,以及一些已切開或已去皮的水果。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肝炎防治的知識,加拿大肝臟基金會即將於7月23日下午在士嘉堡華諮處(2330 Midland Ave)主辦「肝炎解密ABC」中文健康講座,邀請專家,以粵語及國語,為大家講解肝炎的預防與治療。經常為加拿大肝臟基金會擔任義工的連達衡醫生,也會以粵語為大家介紹肝炎及肝癌的防治方法。費用全免,可致電加拿大肝臟基金會報名留座416-491-3353內線4924,多倫多以外可撥免費電話1-800-563-5483,亦可採用電郵報名Chinese@liver.ca,詳情請瀏覽中文網站www.liver.ca/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