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省ESL課程改善較大 更多新移民學生受惠
2011-06-03 (05:23)
(多倫多 )(本報記者)安省的家長團體「民眾支持教育」(People for Education)連續第14年調查全省公立中小學的報告指出,安省有更多新移民學生能夠上英語為第二語言(ESL)課程;但由於他們語文能力欠佳,不少人在高中揀錯科,導致難以入大學。

        「民眾支持教育」昨天發表的報告指出,安省在ESL課程有很大的改善,也有更多小學有專職體育教師;但特殊教育和家長籌款方面則每況愈下。發言人姬德(Annie Kidder)表示,今年的報告可說是好壞參半,也發現了一些新的問題。

        她說,大多數人是為了讓下一代能夠接受好的教育移民加拿大。今學年的調查發現,有10名或以上需要上ESL課程學生的學校,只有19%沒有ESL教師,較2006年度的33%有長足的進步。中學有ESL教師的比率更達到95%。大多倫多地區仍然是ESL學生的集中地,不過在大多倫多以外地區,也有18%的學校,有10名或以上的ESL學生。這些學校有29%缺乏專職的ESL教師。

        安省應效法其他省份,制訂一套全面的英、法語文標準,新移民學生必須上ESL課程,直到他們的語文能力足以應付學業。她說,教育局擅自挪用ESL撥款作其他用途,是導致新移民學生未能獲適當協助的主要原因。皮爾區一間小學有325名ESL學生,但當中只有80人可以上ESL課程。因此省府應該規定專款專用。

        報告分析教育質素問責局(EQAO)統計發現,ESL學生選讀應用數學的比率,較其他學生高36%。姬德擔心,短暫的語言障礙令他們日後升學的選擇減少,較難入大學,造成深遠的影響。

        滑鐵盧一名小學校長在調查問卷上說,學生在家中講22種母語,學生的溝通能力沒有問題,但學校與不識英文的家長交流就很困難。有ESL學生的小學之中59%從未與新移民輔導機構聯絡,中學的比例亦有40%。她說,聯邦移民部的安居服務應去到這些學校。

        97%中小學靠籌款補足經費

        今年是首次逐間學校分析學生的家境。結果發現在低收入(四口之家年入息3萬元)家庭多的學校,輪候入特殊教育的人數較高收入社區多一倍。姬德相信,是由於高收入家庭懂得施壓、運用資源、以及自費為子女進行評估,而低收入家庭則吃虧在不了解教育制度,以及語言障礙。

        報告發現,全省97%的中小學要靠籌款補足經費。有學校籌款27.5萬元興建禮堂。籌款最多的10%學校,金額相當於最低78%學校的總和。她說,這個情況令富裕社區的學生,擴大與貧困社區學生的差距,有違全民教育的原則。教育廳應立例規定籌款的用途,以及不可以用於學校的基建工程。

        報告指出,超過90%的教育局額外撥款予特殊教育,省政府的經費與教育局的實際開支,相差1.74億元。

        公立教育局協會主席費菲(Catherine Fife)說,學生的心理健康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去年有200名學生自殺,而患自閉症的學生人數增加了63%。

        公立教育局學生教委協會主席史華斯(Zane Schwartz)說,教育廳的政策自相矛盾,令學校可以巧立明目向學生收取額外費用。例如規定音樂課的樂器要免費提供,但卻可收取樂隊的樂器費,事實上是同一批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