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為抑鬱症復發高風險提供希望
2011-05-31 (05:50)
(多倫多 )(綜合報道)多倫多的一項最新研究為具有抑鬱症復發風險人士帶來了希望。

        研究人員確定了具有抑鬱症復發傾向的人士,從而針對性治療有助於防止疾病復發。

        最新研究的報告發表在近期出版的生物精神病學(Biological Psychiatry)專業雜誌上。結果顯示,在接觸中度悲傷性刺激上,復發與不復發抑鬱症病人的腦活動有所不同。

        多倫多大學心理學博士研究生法伯(Norman Farb)領導的研究團隊探討了16名有過抑鬱症病史的人士如何對「悲哀性挑戰」作出反應。研究人員讓病人觀看悲劇電影片段,同時採用功能性磁共振影像追蹤他們的腦活動。16個月後,其中9名病人抑鬱症復發。然後,研究人員比較抑鬱症復發病人、未復發病人及從未患過抑鬱症人士等3組人腦活動。有抑鬱症病史的人士大腦前部與較高水平沉思冥想反應有關的部位腦活動增多,沉思冥想是對負面事件強迫性思維傾向。

        而抑鬱症未復發的病人大腦後部的活動較多,而這一部分與加工視覺信息、較高接受感,以及較為客觀體驗有關。抑鬱症復發病人在觀看悲傷電影之後,前額葉腦迴內側活動增多,這是大腦中隆起的部分,與分析及解決問題的思維程序有關。

        法伯解釋說:「這類病人將電影中看到的負面事件與自身生活中的負面事務聯繫起來,強化了負面體驗。」而未復發病人則不將悲劇電影與自己聯繫起來。而從未患過抑鬱症人士只是接受所看到的,能夠保持距離。資料來源: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