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地震海嘯引發核洩漏危機後,公眾都關注核輻射監察系統。天文台長李本瀅透露,天文台正在更新一套輻射監測儀器,儀器將放置在飛行服務隊的飛機上,以監測大亞灣核電站附近上空的輻射水平,預計可於一、兩年內投入服務。
李本瀅指出,當年大亞灣核電站投產時,天文台已擴展輻射監測設施,部分人員已接受監測核輻射培訓。而大亞灣核電廠投產20年來,香港的空氣、海水、泥土及食物的輻射水平無重大變化。而日本核洩漏危機後,天文台會檢討輻射監察系統,但認為毋須作出重大修改。
李本瀅透露,天文台會不時添加新儀器監測香港的輻射水平,最近更斥資數百萬元,添置一套飛機巡測儀器,監測香港上空的輻射水平,預計一至兩年內會投入服務,一旦發生核輻射泄漏事故,這套新儀器便可即時提供實質數據。
李本瀅又重申,並無延遲公布空氣的輻射數據。
他指出,上周日在空氣樣本量度到極微量的放射性碘,當時曾經考慮是否有需要公布,最終決定重做一次測試,這完全是專業決定,並無向政策局請示。
他相信,日本核洩漏事故仍要一段時間處理,不過,福島與香港距離遠,輻射飄到香港時的餘量已很少,不足影響健康,即使日後再量度到輻射,水平也不會惡化。 情況與25年前,前蘇聯切爾諾貝爾核電廠爆炸事故相若。
李本瀅表示,香港花崗岩地質產生的自然輻射,較人工造成的輻射更高,而多年來都無影響市民的健康,故毋須對日本核洩漏過於驚慌,但當局應加強公民教育,令市民了解核電運作及輻射知識。
李本瀅說,福島核電廠洩漏的輻射如飄到香港,所餘的輻射量極微,不會影響市民健康。他明白市民對福島核事故的關注,認為未來要加強公民教育,增加公眾對輻射的認識,令市民不用過份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