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倫多科學家 研究糞便治病
2011-04-05 (05:24)
(多倫多 )(綜合報道)多倫多科學家本月底將展開「糞便移植」(fecal transplant)研究,這是一項大型研究的一部分,檢討他人捐贈的糞便是否能夠治癒患有嚴重細菌感染的病人。而部分人士初聽此說還以為是令人作嘔的江湖醫術。

        其實,這種治療方法已經在全球實驗超過50年,正在受到主流社會的承認,為耐藥性厭氧菌(C. difficile)感染一再復發的病人帶來新希望。

        這將是北美首次在這一問題上展開隨機控制實驗,大學保健網絡(University Health Network)仍在招募實驗對象。

        病人對治療方案尚存厭惡感

        本研究負責人、傳染病專家胡妲醫生(Dr. Susy Hota)承認,許多人初聽此說十分厭惡。但用一般藥物無法治癒的病人絕對想作任何嘗試。

        厭氧菌主要影響腸胃道,造成嚴重腹瀉、發熱、脫水,甚至死亡。體質脆弱、長老尤其遇到風險。

        支持這類「細菌治療」的科學證據目前稀少,部分原因是人們的「厭惡因素」,另一部分原因則是缺少研究基金。

        由於缺乏科學依據,大部份醫院不願意作糞便移植,迫使許多病人在醫生指引之下自己在家作這類治療。方法相對簡單,只需要一只攪拌器、鹼鹽瀉藥、灌腸袋,以及有親友願意捐贈糞便。

        胡妲的研究將包括146名被試,他們至少有過兩次厭氧菌病發作。其中一半給於標準的藥物治療,另一半則接受糞便移植治療。研究人員然後對兩組病人的治療結果進行比較。

        胡妲解釋說:「人們的腸道內充滿各種細菌,病人腸道內有益與有害菌群之間的平衡破壞,若移入健康人士的糞便,便能夠戰勝厭氧菌。」

        本研究將於兩年內完成,但咸美頓(Hamilton)的聖約瑟夫醫院(St. Joseph's Hospital)等已將糞便移植作為最後治療手段。

        在加拿大,1名卡加利醫生於15年前便率先展開這類治療,其他醫生也開始參與。他們報告,成功率大約90%。

        一些醫療專業人員提醒說,糞便移植必須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而且只限於嚴重病患。必須對糞便捐贈者檢查,確保他們沒有傳播性疾病,其糞便也需經過化驗,保證其中沒有寄生蟲或其他有害微生物。資料來源: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