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油麻地避風塘水質逐步改善 |
2010-12-15 (13:16) |
環境局局長邱騰華表示,新油麻地避風塘平均水深的溶解氧濃度,過去三年逐步改善,但仍未達到九成抽查符合法定標準的濃度。 邱騰華表示,新油麻地避風塘的水質在過去10年來已有大幅改善,在2001年避風塘內的溶解氧「平均水深濃度」及「底層濃度」的年平均值均為每升3毫克,到2009年已上升了50%至每升4.5毫克。同期,避風塘的大腸桿菌年平均含量亦由每百毫升11,000個,下降了91%至每百毫升930個。 邱騰華表示,新油麻地避風塘溶解氧「平均水深濃度」未能達標的原因,是接近西九龍的維港西部屬較靜水域,避風塘所設有的防波堤亦會阻礙塘內的海水與維港海水交換流動。而流入避風塘的污染源尚未能被完全堵截,亦是導致淤泥積聚在雨水渠和避風塘近岸海床的一個因素。 邱騰華指,為改善新油麻地避風塘的水質及臭味問題,環保署一直聯同其他部門採取一系列措施,以盡量減少流入避風塘的污染物。自2004年以來,政府已於新油麻地避風塘上游的雨水渠系統內,設置6個旱季截流設施,在旱季情況下將污水堵截,帶入污水渠系統處理。 另外,環保署經常巡查有否因私人樓宇錯誤接駁污水渠到雨水渠而引致污水排放入避風塘的情況,並採取有關行動改正錯誤接駁污水渠。自1999年以來,環保署已成功糾正超過460宗錯誤接駁污水渠的個案,相當於減少了超過8萬人口產生的水污染負荷量。環保署並會聯同屋宇署及透過民政事務處協助,對非法接駁及排放個案加緊跟進及進行執法工作,務求盡快糾正這些錯駁的情況。 他表示,環保署最近已完成了的「西九龍及荃灣污水收集整體計劃檢討研究」,並建議了一系列針對油麻地避風塘水質的工程,以紓緩經雨水渠流入避風塘的污染問題,當中包括建議在櫻桃街箱形雨水渠出口加設新的旱季截流設施及改善現有設備。短期而言,清理箱形雨水渠渠口淤泥的次數將由現時一年兩次增加至三次。而最新一次的雨水渠渠口清理淤泥工程即將開展,並預計於明年一月中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