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火雞皮脆肉嫩 享用成新時尚 烹飪安全第一 炸爐只可戶外使用
2010-10-09 (05:51)
(多倫多 )(本報記者)炸子雞是一道非常受加拿大主流社會歡迎的中國菜,隨著混合式烹調(Fusion)愈來愈流行,很多家庭將感恩節傳統的焗火雞,改為皮脆肉嫩又多汁的炸火雞。

        加拿大人每年在感恩節期間,幾乎食用300萬隻火雞,炸火雞亦成為新的時尚。加拿大標準局(CSA)表示,使用炸火雞爐之前應要閱讀說明書,並遵循製造商的指引。所有炸火雞爐只可以在戶外使用,而且必須距離房屋、車房、汽車或其他易燃物最少3公尺(10呎)。

        火雞入爐前必須完全解凍,並用紙吸乾表面水份,將未解凍或半解凍的火雞放入油爐中,會令熱油飛濺或炸鍋,導致灼傷或火警,因此亦不適合用滷汁泡浸火雞。熱油的溫度要控制在攝氏200度(華氏400度)以下。煮好火雞後,亦不可以立刻移動火雞爐或倒油,直至熱油的溫度降至攝氏45度(華氏115度)以下。

        華人在感恩節一般較西人較少吃火雞,但節日期間親朋好友相聚,少不免大魚大肉,民眾享受節日的歡樂和美食之餘,也要適可而止。

        註冊營養師表示,除了患有糖尿病、心臟病或高血壓等人士,需要小心注意日常飲食之外,一般人不妨享受美食。感恩節大餐的火雞、燒牛肉、薯仔、沙律和甜品,含豐富營養;只是會不知不覺超量進食,不過偶一為之,也不是大問題。如果有一兩餐吃得非常豐富,接下來的一段時間不妨吃得清淡一些,多吃蔬果,減少肉類。

        享美食適可而止

        秋風起、三蛇肥,華人特別是廣東人傳統上都有冬令進補的習俗。但營養師指出,秋冬進補是源於過去營養匱乏,加上農閒後有時間狩獵,於是慢慢形成一種習慣。現代人尤其是北美洲居民的營養太過豐富,根本不需要進補。野味與日常食用的豬、牛、羊和家禽在營養上沒有分別,都是一些高蛋白質的食物,普通成年人毋須高蛋白質的膳食,過量反而會有膽固醇過高的煩惱。現代人普遍缺乏的是生果和蔬菜,而不是肉類。

        進補的另外一個理由是禦寒。不怕冷並不能夠單靠食物解決,多運動自然不會怕冷。除動物性蛋白質之外,豆類的植物性蛋白質亦對人很重要。患有痛風症的病人過去要戒豆類食物,但現時醫學界發痕7b飲食對病情的影響不大,主要靠藥物控制;因此他們亦可以適量食用豆類。

        註冊營養師說,民眾應該有一個正確的觀念:食物的目的在於維持身體健康,絕不應該貪圖口腹為食而食。良好的飲食固然重要,但要身體健康,運動和個人的心情亦是不可忽視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