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健康華人不容忽視 勿應保守思想延誤就診 |
2010-05-23 (05:33) |
(洛杉磯 )(本報記者呂瑤洛杉磯報道)不要以為生理健康就是健康,現代社會包括華裔社區人士,都可能飽受精神疾病的折磨。21日由洛縣精神健康局(Department of Mental Health)與洛杉磯加大(UCLA)聯合舉行的精神健康會議上,華裔專家提醒,精神性疾病無論年輕年長、男男女女均可能中標,對亞裔而言,千萬不要讓含蓄的東方文化影響及時就診。 洛縣精神健康局發言人皮舍(Kathleen Piche)指出,精神健康是現代社會愈發令人關注的議題,有近四分之一的美國人,或多或少都經歷過受精神疾病困擾的狀況。 在美國,由於經濟壓力、文化適應等,華人新移民中時常出現不同程度的精神問題,加之華人本身含蓄內斂的性格,更進一步導致忽視就診、從而逐漸惡化的可能。 洛杉磯加大心理學副教授張黃求邦指出,女性遇到精神問題相對願意表達,男士則通常以為自己很堅強,不願示弱,將問題憋在心理,導致更嚴重的後果。她認為,華人社會通常視精神問題為一種污點,這種心理需要改變。 洛縣衛生局患者權益辦公室的華裔馮金吉(Ginger Fong)還強調,家人需要相互支援,深入溝通,如果精神性問題藏在心中,常會導致用喝酒、賭博、身體與言語暴力形式來渲泄情緒的極端方式。 新移民因為初來美國時間不長,語言能力有限,出現精神問題後,又難以尋求精神健康方面的專家援助,造成延誤就診。張黃求邦表示,華埠與聖蓋博谷地區均有提供華語服務的精神健康諮詢,其中包括華埠服務中心(Chinatown Service Center)、角聲中心、亞太家庭中心(Asian Pacific Family Center)等。 此外,華人社會在文化傳統作用下,還有其他特質,也容易引發青年人士抑鬱以及其他精神障礙。馮金吉指出,華人重視教育的傳統,往往導致反作用,家長過於重視學生考試分數和學業表現,因而一味施壓,忽略孩子感受,都會造成不良影響。加之在經濟不景氣、失業率高、工作難找的當下,剛大學畢業的新鮮人,所遇到的困難容易演變為無形的壓力,家長應該以鼓勵與理解為主。 為期一天的討論會吸引了來自洛縣、聖地牙哥縣以及北加地區精神方面的專家代表,總計百餘人出席,聽取洛加大、南加大等高校專家研究發現,以及各地不同精神疾病的治療成果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