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蔭權強調香港有助人民幣國際化 |
2009-12-29 (11:04) |
在北京,首次應邀到國家行政學院發表演講的行政長官曾蔭權認為,金融改革必須回歸服務於實體經濟的需要,以及誠信、公正、負責任的專業操守。他又強調,香港已不斷提高金融業的市場效率、監管和透明度,可以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下,在推動人民幣區域化、國際化的過程中發揮優勢。 曾蔭權在國家行政學院發表演講,題目為《發揮優勢、轉危為機;為香港謀進步、為國家作貢獻》。他指示,美國現時實行低利率政策,利率幾近於零,令以利差交易形式流動的「熱錢」再次興起,迅速在新興市場吹起資產泡沫。因此,現時必須防範資產泡沫,呼籲國際社會記取亞洲金融危機的教訓。 曾蔭權憶述,金融危機1997年爆發時,他擔任香港的財政司司長。面對國際金融大鱷的猛烈攻擊,經過反覆思考,做出非常艱難也必要的決定。那一役,亞洲主要的經濟體遭受不同程度的挫折。其後,香港與其他亞洲國家都汲取了教訓,提升對信貸風險的管理、增加外匯儲備、對財政和金融監管進行各項改革。因此,2008年金融海嘯到來,亞洲金融體系經得起考驗。 曾蔭權提出四個重點:第一是金融全球化對監管帶來挑戰,這次全球金融危機顯示,各國在經濟和金融的相互依賴程度大大提高,國際資本的跨境流動大幅增加,金融交易的速度也隨著訊息技術的發展變得更快。金融業對整體經濟的影響舉足輕重。因此,自從金融海嘯爆發以來,歐美國家不斷推出改進監管的措施和法案,加強監管全球資本流動和大型金融機構。 第二,要平衡開放與風險。他指,內地要減少過度依賴出口拉動經濟增長,增加依靠內需。以服務業為主的香港則要不斷擴展和深化自身的經濟實力,提升服務水平、人才素質,以趕上經濟全球化,以及知識經濟的發展。同時,必須處理市場失效和不能解決的各種問題,例如貧窮、氣候變化、能源短缺等。他強調,自由市場不是萬能的,政府干預也不一定是萬惡的。 第三,金融業需要返璞歸真。金融海嘯爆發以來,每每為華爾街爆出的內幕交易、操控市場等醜聞感到氣憤沮喪。因此,目前的金融改革實質上回歸到金融服務於實體經濟的需要,回歸到簡單和透明的市場,回歸到誠信、公正、負責任的專業操守。 第四,亞洲的區域合作。十年多前的亞洲金融危機,令人意識到亞洲需要更多的合作,以抵御外部的衝擊。這次金融海嘯突顯,即使美國發燒,亞洲不像美國燒得那麼厲害,可以早一點恢復。亞洲必須努力加快經濟和金融合作,在世界經濟和金融秩序重整的過程中,重新定位,建立符合亞洲文化的、開放的合作新模式。 曾蔭權總結,金融海嘯暴露金融體制的種種弊端,但是卻加速世界金融和經濟秩序的重整。最典型的例子是,過去長期左右世界經濟大局的八國集團(G8),今年被20國集團所取代,意味新興經濟體已經躋身全球經濟治理的舞台,其中中國最受矚目的。 曾蔭權又不忘推銷香港,指金融海嘯爆發後,香港不僅立足固有的優勢,還不斷提高金融業的市場效率、監管和透明度,提升競爭力,希望可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下,在推動人民幣區域化、國際化的過程中發揮優勢。 他認為,一個國家有兩種不同的金融體系,是中國獨特的安排。兩個不同的制度,可以處理不同的金融需求,彌補彼此的不足,保障國家的整體利益。正如總理溫家寶所言,兩個金融體系之間應該發展一個互補、互助和互相的「三互」合作關係,相信香港作為全球金融中心,可以在國家「走出去」戰略中擔當重要的角色,為國家提升金融服務效率、改善內部管理等方面貢獻經驗。 他又認為,香港的服務業發展成熟,具國際高水平,正好配合國家大力發展和提升內地服務業的目標,今年提出發展六項優勢產業,就是教育、醫療、檢測和認證、環保、創新科技和文化及創意產業。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