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食品成肥胖症禍首 製造商釀安省農業危機 |
2009-10-12 (05:32) |
(多倫多 )(綜合報道)肥胖成為加拿大的流行病,禍源出自垃圾食品,而垃圾食品製造商還造成安省農業危機。 安省去年種植240萬英畝黃豆及200萬英畝玉米,佔全省農地之半。這2種農產品用於製造藥物、工業原料、動物飼料,以及朴蘭(Michael Pollan)嗤之以鼻的「像食物的可吃物質」。 安省農家為Doritos製造商鞠躬盡瘁,1蒲式耳玉米只賣3.7元,但製成440包2盎司脆餅後可賣440元。 擁有364英畝田地的費格遜(Dave Ferguson)找不到本地市場,只好種黃豆及玉米,另有小麥及少數苜蓿。黃豆賣給ADM Agri-Industries Ltd.後,會製造飼料,讓消費者花99仙就買到漢堡。榨出的黃豆油還加工成炸油、酥油及人造奶油,玉米則是糖漿、增甜劑、澱粉的原料,為我們的食品提供額外的熱量,跟上述的脆餅、漢堡都是肥胖症的罪魁禍首。 費格遜說,劣質食品受人歡迎,加上廉價進口貨競爭,迫使農民不得不種植垃圾食品原料,還想盡辦法擴充,結果林地、濕地及河流旁的緩衝地日漸消失。 他深知連續種植少數作物、依賴化學肥料的務農方式掠奪土地生產力,不是長久之計。自願主持Rural Lambton Stewardship Committee,鼓勵農家開闢濕地及草生地,以便保護當地的席登翰(Sydenham)河流域,並以身作則縮減了數英畝耕地。 應鼓勵農民環保耕作 位於休倫湖南端的席登翰河一度物種繁茂,有77種魚類及32種貝類,並且是當地社區的食水來源。河水現在卻渾濁似巧克力奶,細菌多得不適合游泳,14種水生物存續堪憂。席登翰河復舊團隊共同主席安德莉雅(Muriel Andreae)是生物學家,她直指過度耕作、家畜飼養及老舊化糞系統,造成氮、磷及除草劑污染。 安省農業區都類似席登翰河流域,普遍存在種植垃圾食品原料而破壞環境的問題。席登翰河已花費150萬元從事240項計劃,還不包括自願縮減耕地而未獲補償例子,但參與的地主只佔5%。費格遜說,農民無法獨力負擔保護環境的開支,社會必需了解,如果只要劣質食物,就會付出可觀代價。 1950年代,安省民眾要花20%的收入買本地食品,現在的食品開支卻不及收入的10%,比世界上任何國家都少,但在環境破壞、保健護理及出口黃豆運輸方面付出更多代價。 加拿大沒有官方的糧食政策,但非正式的劣質食物政策讓私營企業引導糧農制度,還不必顧慮衛生及環境後果。全國農民聯盟的《農業危機及企業利潤Farm Crisis and Corporate Profits》報告顯示,供應劣質食物的極少數食品加工商、零售商藉壓榨農民、迫使農民從事不利環境耕作方式獲取龐大利潤。 多倫多大學的營養學教授簡金斯(David Jenkins)指出,人們依賴加工食品過久,非常難以說服他們進食健康的水果、蔬菜及穀物。他希望政策從改善食品標籤、強調水果及蔬菜好處、健康食品比垃圾食品便宜,鼓勵農民以保護環境方式耕作著手。此外,加拿大必需整頓糧食政策,食物開支太少是壓榨農民及土地,劣質食物雖然便宜,但人們更肥胖、更多沙灘被污染,唯有消費者覺悟,才能脫離自己造成的困境。資料來源:星報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