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仍在母體胎兒完成心臟手術.加醫生成功救回女嬰一命 |
2009-05-10 (05:11) |
(多倫多 )加國出現首宗替仍在母體的胎兒完成心臟手術,救回胎兒一命個案,創下今次紀錄的是多倫多一組醫生。 多倫多病童醫院(Hospital for Sick Children)和西乃山醫院(Mount Sinai Hospital)一組醫生,利用超聲波指引氣球導管,為該名女嬰心臟其中未能適當發展的瓣膜做修補手術。 在37分鐘的手術過程裡,醫生們從母體腹部插入該裝置,之後直接進入胎兒心臟誘導適當生長和功能,防止女嬰因為心臟衰竭而夭折。 奧桑妮.麥健時(Oceane McKenzie)4月15日出生,現時情況良好,預期會有正常的童年。她雙親維姬和伊安(Vicki and Ian McKenzie)是魁省加蒂諾(Gatineau)居民,兩人周五跟子女們齊集多市病童醫院,夫婦倆表示非常愉快和雀躍。 維姬抱著3周大的奧桑妮表示,等了兩個月終於鬆一口氣,深信女兒回家後能夠正常生活。兩名兒子7歲的格雲(Gavin)和4歲的奧雲(Owen)則在父母身伴嬉戲。她表示,由知道發生問題,直至一星期之前,未想過女兒可以活下來,如今終能肯定了。 維姬懷孕30星期時,超聲波報告顯示,胎兒的主動脈生長情況異常,左心室主動脈瓣極度狹窄,她立即被轉送到多倫多,病童醫院和西乃山醫院一組醫生向他夫婦倆解釋,待女嬰出生後才動手術將會非常危險。假如不加治理,她出生後一輩子就會面對左心發育不全症候群(hypoplastic left heart syndrome 簡稱HLHS)。罹患HLHS的兒童通常須要接受3次大手術,預期壽命不會太長,有10年存活率者只有65%。 多倫多病童醫院胎兒心臟科主管耶杰醫生(Dr.Edgar Jaeggi)表示,醫院向該對父母建議,在嬰兒仍在母體時動手術,風險遠較嬰兒出生後為低。他解釋說,手術能夠在維姬懷孕31周時進行,是由於在適當時候探測到問題,即胎兒的左心房主動脈瓣仍未至閉鎖,所以可以進行該項手術,讓奧桑妮出世前,可以多留在母體一個月時間。 西乃山醫院胎兒藥物部主管賴恩醫生(Dr.Greg Ryan)表示,該手術對母親的風險不大,雖然對胎兒就會有明顯的危險。可能會將嬰兒殺死,嬰兒可能流血不止死亡,亦可能出現不正常心跳。他又表示,所有參與的醫生對於今次手術能夠成功,既興奮又感動。顯示將來亦可以為其他嬰兒提供所須手術,讓醫學界知道加國能夠提供這種手術。此前該組醫生雖然亦曾做過該類手術,但都不成功,嬰兒均未能存活。奧桑妮在西乃山醫院出生後1小時左右,便急送到多倫多病童醫院,由醫生再將另一個氣球導管放進她心臟,進一步擴闊她的主動脈瓣,數周後再放入第3個。當她離開病童醫院後,就會轉送到渥太華的安省東病童醫院,由醫生監察直至認為她的情況良好,可以出院回家為止。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