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合作開發新能源大有可為 |
2009-05-09 (05:55) |
(洛杉磯 )(本報記者丁曙洛杉磯報道)中國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管理學院院長成思危,7日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安德森管理學院「傑出人才論壇」演講,精闢分析了中美經貿赤字的形成原因,妥善處理兩國經貿分歧,呼籲美國多賣高科技產品給中國,並預言未來中美合作開發新能源大有可為。 成思危教授指出,30年來中美貿易取得巨大發展,但也出現很大逆差,至於逆差的成因,中美雙方各執一詞。首先,中美兩國對逆差的統計方法不同,中方的計算結果遠沒有美方的計算數字那麼大。其次,中國願意向美國大量購買高科技產品,但是,美方出於政治考量不願意,這也是形成逆差的重要原因。他說﹕「我曾對美國朋友戲言,只要美國賣一艘太空船給中國,逆差即可平衡。」第三,他希望中美兩國不要開打貿易戰,因為沒有贏家。 成思危認為,平衡中美貿易最好的方法就是,美國向中國開放更多的高科技產品。第四,有美國議員認為「中國貨輪滿載而來,空艙而歸」。因為,中國向美國出口的大宗貨物主要是生活日用品,商品價值低,而美國賣給中國的則是高科技產品,商品價值高,一架波音噴射客機的售價,可能超過一整貨櫃船的生活日用品。 成思危指出,中美經貿合作前途遠大,新能源開發潛力無窮,包括太陽能、風能、核能、地熱等,並可達到「一石三鳥」的效果。首先,可以擺脫對石油能源的依賴;其次,可以保護環境,降低和減緩全球氣候暖化;第三,利用自然植物取代糧食製造新能源,例如用野草、樹皮等取代玉米等製造再生能源等。 成思危鼓勵美國商界,中國有13億人口,假如 1人喝1口可樂,就可以消費1億罐可樂。目前中國高速公路的長度位居世界第二,特因網用戶世界第一,手機用戶6億支,消費市場潛力巨大。 成思危建議,美國應及時調整產業結構,例如,紡織業在美國已是夕陽工業,應及時調整才能提升競爭力。有人指責中國搶走了美國輕紡工業的生意,成思危反問,講人工成本,美國工人時薪16美元,墨西哥工人時薪4美元,而中國工人只有半美元,「你願意將生意交給誰去做呢?」 成思危回顧,過去10年,中國國民產值(GDP)每年都以2位數成長,但自去年遭遇國際金融風暴以來,今年第一季經濟受到波及,出現了投資減少、消費減少和出口減少的「三少」局面,但他預計下半年形勢將有好轉,明年經濟會好過今年。 成思危是安德森管理學院校友,1980年代初期曾在此進修並讀取MBA學位,因此,該場演講吸引了多位校友和學弟妹及華人學者。洛杉磯中領館教育參贊李曜升、新聞領事樂利文等出席。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