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團體對語言微調方案存分歧 |
2009-01-15 (12:21) |
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召開特別會議,討論教學語言微調政策。出席的教育團體對政策是否實施及推行日期,意見分歧。 教協和教評會都擔心,微調政策容許學校開設彈性班,會製造更嚴重的標籤效應。教協建議凍結政策3年,等「三三四」新高中學制落實後,微調政策在2013年才實施。但有其他學校議會的家長代表也贊成,教育局在2010年落實微調,讓學生有多些機會接觸英文。 會上教協認為,現階段應集中處理下學年的新高中學制,微調方案存在分歧,匆忙推出會影響新高中學制推行,會影響下學年推行的新高中學制,建議擱置微調政策3年,再諮詢教育界,重新檢討政策。 教育評議會指,新政策將班別分為「彈性班」及「中文班」,製造新的標籤效應,希望學校容許教師專業自主決定教學方式,並逐年檢討微調政策實施。 中文中學聯會就擔心,新方案容許學校在取錄足夠合符水平的學生之後,可以開辦彈性班,會令學校出現三分法:分別是英文班、彈性班以及中文班,以全中文授課支持母語教學的學校,便會淪為「三等」學校,深化標籤效應。 而青年公民認為,現時教學語言政策欠缺彈性,政府應該容許學校「英文書,中文教」,測試及考試可以用英文,令學生明白課堂內容,同時亦不會減少學好英文的機會。 津貼中學議會就歡迎新政策,認為可以讓學生有更多機會,在課堂上接觸英文,提升國際競爭力。 補助學校議會主席譚兆炳亦歡迎政府提出,學校可以用校本原則,決定教學語言,有關做法可以解決目前「中中」、「英中」二分法的標籤效應。 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則歡迎政府容許學校,以循序漸進方式,在初中階段彈性增加英文授課時間,相信可以培訓出中英兼擅的學生。
|